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对策构建与实施刍议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6630 浏览:221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逐渐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现成知识,而是通过活动获取知识,获得体验。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开放课堂、倡导自主、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假如设计不当,就会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的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人就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谈谈具体做法。

一、课前有效策划

(一)学情浅析与课时教学目标的指定

学情浅析与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研读新课标,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而制定符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要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熟悉水平相适应,且教学目标要扼要教育论文、明确、具体。

(二)有效的驾驭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语文活动的基本线索,浅析教材所渗透的语文思想、策略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即“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研读教材时要注重以下一些:1.用好新教材中的文本资源。2.正确熟悉和科学适度地运用教材中的情境教学。

3.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思索的时间,让学生展开思维,来获取新知识去发现、解决不足。

(三)设计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

课前不仅要考虑教材的使用,更要考虑策略组合方式的灵活运用,即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的组合。应该使之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尤其要考虑让学生经历语文知识的形成与运用过程,提供学生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别,要充分考虑适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四)参评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前要准备出评价系统,要以学生“双基”的掌握程度、介入语文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语文思索进展水同等方面考虑如何给予恰当的评价。

(五)关注信息采集

课前要扩大信息来源,要有比较大的教学信息量,并力求使信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追寻学科前沿。“把最能体现现代社会进展的知识教给学生,把教学引入学科领域的前沿”。

二、课上有效实施

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方式、策略、手段、思维交互活动的总和,是师生行为和心灵对话的过程,且该过程是一种多因素、多主体共同介入的实践活动。

(一)教师教的对策

1.教师运用语言的对策

语文教学过程是语文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知识的呈现、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等都必须依靠语文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要“精、准、活、趣”。这样既可以正确表达语文概念,又便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教师提问的对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问点正确,要捉住解决不足的关键。(2)难度适宜。(3)不足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各类学习水平的学生。(4)问机得当,提出的不足要与知识学习的进程一致,提问的时机应在学生似懂非懂、欲说难说之时。(5)问法灵活,发问要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并使用吸引留意的技艺教学论文;通过变化目光的接触、语音和手势来展示热情的活力,呈现教学。

3.创设有效课堂教学环境的对策

影响教学活动的一切内外条件共同构成一定的教学环境。有效课堂教学环境的含义包括:
(1)思索环境。要给学生思索的条件,包括适宜的不足、时间和空间等;
(2)情感环境。学生是否感兴趣,情绪是否兴奋;
(3)人际联系环境。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联系。

4.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对策

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1)组织讨论的对策。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讨论应该包括这样几个要素:①有效的组织形式;②有趣的探讨不足;③具体的工作任务;④适时的讨论时机。一般时机要把握在:突破教学难点、学生有疑难不足、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在涉及开放型题目时。
(2)启发学生思索的对策。为了启发学生进行思索,可以创设让学生积极思维、引发思索的情境。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教学的技艺教学论文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5.任务导向的对策

教师要以以下几个方面引导课堂的进展方向:要在教学刺激之后立即诱发理想行为;要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必要时使用个人活动或小组活动;要对有作用的行为进行口头表扬;要监管课堂作业,并检查独立作业时的情况。

(二)指导学生学的对策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语文”为“做语文”

学生对语文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纵,动手操纵能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在“做语文”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以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进展,感受语文学习的过程与策略,获得语文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介入语文活动的重要方式。

2.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要以形式走向实质

课上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语文活动。自主探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讨,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讨的情境,而且还要关注学生探讨的过程和策略,使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以形式走向实质。具体实施时应留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讨和独立思索的基础上进行。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还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3.关注学生学法,进行点拨指导。

上课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策略,还要以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语文学习的策略和对策。例如,如何以语文的角度去发现不足、提出不足;如何理解和转化不足使它变成更易于解决的形式;如何收集、判定、选择和利用信息;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导和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语文地思维”的习惯,养成勤奋刻苦、求实革新教学论文的精神。

三、课后有效反思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剂,同时寄寓了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教师要在课后反思这堂课:孩子们学到了什么?掌握得怎样?孩子们学得欢快吗?教学预设合适吗?我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哪些机智?孩子们有哪些闪光点?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有效教学需要我们每个老师积极的介入其中,终极服务于新课程的语文课程目标:让学生以尝试中学会探讨,以探讨中学会发现,以发现中延伸学习,以而达到教育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