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思索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6196 浏览:216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大家都知道,初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以前语文教学是以阅读为主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占去大部分时间,老师和学生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尽管现在语文教学听说方面的练习得到了加强,但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还是不可否认的。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仍然是阅读。即使是运用最先进的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也只能望“网”兴叹。

一、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的不足

我们目前的阅读课的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静态的文章浅析上,单纯着眼于文章的内容浅析、结构浅析、写作特点浅析及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评价等。具体包括“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浅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浅析文章的结构”“浅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即使是所谓的“阅读鉴赏”,也大都局限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艺教学论文”“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策略来体现的内容”“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等。由于它缺乏对生动阅读活动应有的动态考查,更没有把阅读本体(学生)置于考察的中心,体现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认知、感受、情感、联想、想象等一系列活动,展示他们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情况。这就表明我们的要求还仅停留在对文章认知理解的低水平层面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

二、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1.阅读时要体验作者的情感。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文章,立意深刻,中心明确。作者对文中的语言进行了锤炼,对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作出了独具匠心的安排,而这些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师生都应以作者的心理出发,揣摩作者的用意,终极体验作者的情感。例如:萧乾的《枣核》,此文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描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而同时被安排在课本第二单元都德的文章《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体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同样是两篇抒发爱国情怀的文章,写作策略与语言特点完全不同,各有魅力。学生阅读时应细细感受。叶老还曾说过:“阅读策略不仅是机械地解释词义、记诵文句、探讨文法修辞、内容中心,最要紧的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感受,唯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够发掘出文章的内涵。”他还主张读书不能仅仅拘泥于文字,而应当驱遣着想象来看,看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够领会它,假如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以文字看出一幅图画,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
2.选择恰当时机,推荐各类书籍。教师还应依据大纲,根据教材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读各类书,激活语文学习。比如:名著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点经久不衰,中学课本中涉及不少篇目。在教学中,采用扩展阅读法,使学生的阅读触角自然向课外延伸,使其由学习选段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同时引导学生读一些内容健康、格调向上的时文。另外传记、科普读物也是中学生不可缺少的阅读内容,公道地选择一些伟人的传记阅读,对中学生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报刊以知识含量大、内容新为特点,浏览报刊不仅可以了解新闻,还可以及时获得最新的信息知识。
3.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学组织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去过于夸大具体的结论,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多一些思索,而不去迷信教辅用书,迷信老师的现成结论。新课程标准夸大,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在分享彼此之间的思维、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以而实现共同进展的目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教学放在第一位,要摒弃大量讲解阅读教材的教学法。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要求学生多阅读,不仅精读而且要泛读,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策略,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此以往,学生的词汇量大增,语感形成,并能感受语言美,有意识地去创造美的语言,那么语文功底自会加深,语文能力自会提高。综上所述,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赏能力,以根本上加强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低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