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革新刍议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18474 浏览:826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学习古代文言文的宗旨,在于以中汲取民族聪明,用现代的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作用与历史局限,丰富文化积累,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然而文言文教学近况是:1.串讲加浅析。这种教法面面俱到,费时费力,最轻易把学生讲得昏昏欲睡。2.偏重于浅析课文内容及写法特点。结果学生就连文中基础字词都没能解决,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文言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落后于现代文教学。我校一些已尝试文言文教改的老师,他们用活泼多样的形式,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竞争意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面本人就以个人十年来的文言文教学思索,来谈一谈如何深入文言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希望对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教学革新教学论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遵循规律,夸大诵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如何使学生以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以为应该大力加强诵读教学,即通过学生的通读、跟读、诵读、赏析读几步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识文嚼字当作第一要务来抓。
1.通读。学习新课文前,布置学生通读全文。无论是非难易,都要求朗读出声,生字词可以跳过不读,只要求感性熟悉,粗略了解课文大意。通读一篇课文,短则几分钟,长则二十分钟左右,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2.跟读。教师导入新课,讲授相关文学常识或背景后,让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范读(或课文录音)。要求听时留意停顿、重音、语气语调和生字的读音。让学生揣摩几分钟后,请学生跟读,在小组内交流,并纠正句读读错或语调忽视之处,以此巩固范读效果。学生只有学会读,才能培养出语感,帮助理解课文。
3.诵读。诵读即朗读、背诵,这是读文言文的中心环节。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对照注释默读,尽最大可能理解文章每一句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抛弃注释朗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再看注释或通过上下文揣摩。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验证实,在读法指导后经过反复朗读,学生对绝大部分语句还是能读懂的。
4.赏析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欣赏课文,归纳出文章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特点。以《庄暴见孟子》为例,学生进入角色,模仿人物语言赏析朗读,很轻易地得出:本文是用两组对话来刻画孟子的语辩才能的。通过庄暴的“无以为对”到最后的“大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有力地宣扬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而假如不让学生进行感情投入的赏析读,而由教师灌输写作特点,那学生只能领其旨而不能感受孟子的口才艺术。

二、由浅入深,以论明旨

为了使学生尽快读懂课文,我们对文言文教学进行了尝试性的革新教学论文,我们过去搞“启发式”教学,只是提问学生,这样牵着学生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在讲《师说》一课时,首先我们让学生质疑,教学生以策略,指导学生用质疑的方式,去探讨课文的知识内容。学生的不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句读、个别实词和虚词含义、个别句式、教学难点处等,学生共提出19个不足:如应该怎样划分“句读之不知,或师焉”的句子成分?作者既肯定巫乐师百工不耻相师的可贵,可又说君子不齿,这不是有些自相矛盾吗?之所以中的“之”是什么用法?等等。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只要适时点拨、汇总,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辨能力。以练促教,形成能力。
“光学不练习轻易走向形式化,光练习不教学也会走向生硬”,这是我校老师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一节课下来,适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的选择可以多样化,比如可以就文中的字义、用法、课后习题,也可以是将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迁移、比较练习,也可以超出文本,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为此,我们语文教研组的老师经常坐下来一起谈论习题的制定,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单元习题制定框架:习题有集中在书本中的,有选自学习与指导或课后思索与练习的,有设计的单元主题或比较题型的,也有是课本知识延伸至文化层面的,不一枚举。总之,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善,在练习中也能巩固知识,拓展能力的。但这只是初步的探讨,其中一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探寻与开掘。

三、以本为据,趣味盎然

怎样教好文言文?这确实是一个极富现实作用的教研教改课题。笔者以为:教好文言文的策略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就如同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一样,条条大路皆通罗马。但是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方向,是要求学生在趣味中学好语言,形成能力。因此同样的课文允许有不同的争议,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教法。但是普遍有着的教学不足是,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低下,以为学好文言文就是要背诵,没其他路可走。实在,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有好多相通的地方,语言特点、语言风格和体现手法、价值观念等都可以找到共同点。假如千篇一律,久之,学生便会腻味厌倦,觉得学文言文枯燥无味而放弃学习。我们只有根据课文内容不断变换教学策略,使之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总的说来,文言文该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是来自教师对于课程大纲、教材、教学探讨的理解程度。理解的到位与否、得当与否,就会产生有效或无效(或收效甚微)两种不同结果。须知,文言文的教学革新教学论文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尝试过程,但不管如何革新教学论文,学生为本,遵循教学规律,不断学习是应当贯串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