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风格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5280 浏览:156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自读六步法的操纵:六步是学生自读一篇文章的全部流程,六步难度是遂步递增,大体标志着构成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层次,它既是一个阅读规格,同时又蕴含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初中(高中)三年一轮是一个练习全程的话,就有一个引导学生以步步入格到逐步出格的过程。告诉学生自读六步法并不即是他们就掌握了自读的步骤和策略,学生会读,只能是练习的结果,而教会学生做自读笔记,则可以使学生在严而有格的练习中扎扎实实地提高阅读能力。
自读六步法的运用,不仅使学生能独立地获取知识,而且能找到通向“自能读书”的一条途径,以而练就终身享受无穷的读书能力。怎么样的教法,怎么样的学法,决定培养出来的人具有怎么样的能力。一般的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决定着学生的学法。
自读六步法启迪我们,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方式,但不要“程式化”。我们可以把方式理解为一系列必须遵循的基本动作的格式。程式是一种僵化的、墨守成规的旧套式。千篇一律地教固然不对,但不适当地夸大教无定法或一味地提供传统经验,已使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把教学策略当作不可捉摸或随心所欲的东西,造成语文教学几乎没有科学性可言,学生的学习也完全处于自生自灭的自发状态。
西方的学习论述中在教学程序和策略方面能为我们提供可资鉴戒的东西:斯金纳的操纵条件反射论述以为,良好的教学就是提供最好的强化程序。布鲁纳的认知进展说的四条学习原则中,就有一条是序列原则。加涅的阶层论也主张对知识技能设计出相应的学习程序。可以说,没有程序,就谈不上科学。钱梦龙按自读六步法对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既严而有格,又格而不死,这是把程序教学思想诉诸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尝试,也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的一项有益实验。
2.教读课
教读是教给读书之法。这个“教”体现了讲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暗示着“为了不教”这层意思。上好教读课,有三个关键:
(1)确定“教”的重点:目的单纯,中心明确。学生自读中的困难处就是重点。如《藤野先生》,以学生的评论中,可看到对细节留意不够:如下列词句:“他(藤野先生)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到‘惜别’”把这些词句作为教读的重点,给学生逐一指出,略加点拨,但不提供具体结论,只是要求学生往深处想想。
(2)讲究“问”的艺术。
可根据学生自读中的“惑”,精心设计不足。以一个大不足领起诸多小不足,按教课顺序层层设问。
利用矛盾提问。如《石壕吏》“有人以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由于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
留意提问角度。如《看云识天气》要学生了解卷云的特点,一般问:卷云有哪些特点?可以这样问:有些云叫卷云,有谁知道这里为什么要用“卷”字吗?再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思索与练习”问:作者选用哪些典型事例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也可这样问:作者在本文中举了三个例子,他以为“用不着多举例”了;有些人却以为多举例子更好。你以为哪一种意见对?为什么?
(3)提高讲的质量。在质量上求精,讲到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为止。如《公输》由前后两处辩论组成。前一处是墨子说服公输盘,用的是“迂回战术”,先用一个显然荒谬的事实(请公输盘杀人),诱使对方说出与攻宋的目的自相矛盾的话来(吾义固不杀人),然后就以这句话去驳对方攻宋的行为(不杀少而杀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理屈词穷,无法解释。后一处辩论是墨子说服楚惠王,用的也是这样的迂回战术。前一处宜由老师讲解,由于不足较难,老师不讲,学生是不懂的,这是举一。后一处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或写),这是反三,假如老师讲了前一处,学生还不能讲后一处,就是举一欠详,还要进一步讲透,假如老师把后一处也捎带讲了,学生不必反三,就是越俎代庖,讲得太多。
3.练习课:专指狭义的练习,即教读以后学生完成的书面作业或口头作业。练习是再实践的活动,必须引导学生活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新的不足。在综合和分解练习中,以综合为主。以一个比较大型的练习巧妙带动多种能力的练习,并使基础知识也能得到相应的落实,灵活而有一定难度。
(1)带读:以文比文,带此读彼。如《变色龙》带读《考试》(载《世界之窗》1980、3),写苏联某考试委员会主任在处理一个迟到的考生米柳季娜时,他的声音、态度因这个考生的父亲是不是教育部部长而变来变去。以题材和语言去比较。
(2)仿作:以课文为范本进行摹写。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以民间故事《臭秦桧(hui)》(《西湖民间故事》)为形象材料,针对十年动乱中岳坟被毁,秦桧等四个铁像失落的事实发表议论,阐明“历史不容篡改”这个观点,要求以文章的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都模仿鲁迅的原作。
(3)评论: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小说、记叙文等所提供的形象或事实材料,进行评论。
例如一则文言文词语练习的设计
《岳阳楼记》的练习: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并根据这段文字扼要教育论文说明《岳阳楼记》立意谋篇的特点:本文题曰《岳阳楼记》,而记重修岳阳楼之经过,述岳阳楼之大观,皆略而不详。何哉?本文之要旨不在此也。三、四段皆极力铺陈,一以愁苦之景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悲;一以欢乐之景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情景交融,素为后人称道。然则,本文之要旨在于此乎?曰:尚不在此也。盖此二段之写景抒怀,只为下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段议论张本(作为引线而先说的话),必读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文章之要旨乃见,此所谓卒章而显志也。

(五)基本式的运用

自读——教读——练习,构成一个合乎学生熟悉规律的流程。怎样运用,依教材、学生而异。浅易的文章,自读以后直接练习,难懂的文章,宜以教读为主。有时可以边教边练,有时可以先练后教,有时可以以练代教,也可连教几篇以后集中练习。[1]

二、钱梦龙的导读系统

(一)钱梦龙导读系统的提出

1.“讲读”是一个内涵不明确的概念
钱梦龙以为,“讲读”的讲,谁讲?讲什么?为什么讲?怎么讲?“讲读”的读,又是谁读?读什么?为什么读?怎么读?这些不足都不太明确,讲和读之间的联系也没有科学的规定性。这种概念的不确定性,反映了人们熟悉的模糊性,也必然导致实践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讲读反映了传统的教学观,它以教师的讲讲读读,讲深讲透为核心,把阅读过程处理为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教师为了讲,必然重在钻研教材,忽视探讨学生,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是教师信息输出的多少,而不是以学生的实际受益数为依据。
2.“导读”是个新概念
钱梦龙以为,“导读”第一次明确了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各自的地位,相互作用和师生在课堂上的基本活动方式。导,有引导、指导、辅导、因势利导之意。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规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方式主要是导,因此教师首先考虑怎样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策略自己阅读教材,消化教材。读,则是学生的阅读实践。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特殊的熟悉活动,固然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但学生作为熟悉的主体,其地位又是教师无法代替的。
导与读的结合较好地体现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和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之间的有机统一;由于着眼于学生的阅读实践(由学生自运其智阅读、思索、理解、鉴赏、运用),因此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必然也能使智能得到相应的进展,这就能较好地实现知识教学与智能进展的统一;又由于导读的过程是一个使学生在读、听、说、写的综合练习过程中掌握语文工具,运用语文工具的过程,因此语文工具性的一切特点(包括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必然会在导读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1]2[3][4][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