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风格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26788 浏览:1213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二、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

(一)六步课堂教学法的内容

1.定向: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并事先告诉学生。
2.自学:学生根据重点难点学习教材,独立思索,自己解决不足。学习较差的同学可根据实际情况,完成部分自学内容,即使是理解课文,也不要求他们的熟悉一次完成。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向深度和广度开拓,要保证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
3.讨论:自学中不能解决的不足放到讨论中解决,形成是先小组后全班的顺序。
4.答疑:经过讨论仍未解决的不足或答案有分歧意见的,可由教师解答。
5.自测:根据“定向”提出的要求,学生自己测试自己,有时也可相互出题,当场答题,当场评分,让学生知道学习成效。
6.自结:下课前几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得失,教师选各类学生中的一两个讲一讲,使全班学生得到及时反馈。

(二)六步课堂教学法的论述依据:

1.信息论
六步课堂教学法基本的课堂教学步骤是不变的,即建立信息(第一步)——处理信息(第二三四步)——反馈信息(第五六步)。但总体的六步并不意味着这六步在每堂课上都是不可缺的,它有变式。形成变式的条件是文章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理解课文的难易程度,浅近的文章以学生自学为主,其他几步就不用或少用。
2.认知心理学
根据信息论设计的课堂教学结构,同现代认知心理学派把人的认知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同巴班斯基指出的师生之间的相互联系首要的是“信息交流”的观点是一致的。

三、魏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

1.操纵策略

每学期放假前,把下学期的新教材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定一个假期自学时间表,把天天的自学任务和具体时间联系起来。天天自学30分钟,需16.5天即可完成任务。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语文课,询问自学情况,有时第二天,有时第一天,有时一周以后就进行期末考试,检测学生自学这册教材的效果。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整体观念,提高学习效率。

2.操纵内容:教学生写教材浅析

教材浅析分七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列生字表,一般指教材下面加拼音的字。现代文生字和文言文生字分开。有兴趣和时间,还可把没注音不熟悉的字也列入表中。
第二部分:列新词表,把课文中加注解的词中需掌握的词语列成表。重点是动词,形容词,必要的名词。在教材上依次编号,以引起留意,明确学习进度。
第三部分:单元浅析,统计本册教材共多少课文,讲读几篇,自读几篇。分几单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等各占几单元。明确本学期学习文体的重点。
第四部分:习题归类,统计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题总数共是多少道。再将这些习题分成四种类型:字,词,句练习题多少道?语法,修辞,逻辑练习题多少道?听说练习多少道?读写练习多少道?再以中选出重点题。
第五部分:知识短文归类,本册教材,知识短文一共多少篇?其中读写听说知识短文几篇?汉语知识短文几篇?
第六部分:书后附录,写清本册教材的书后附录是什么?对学好语文有什么作用。
第七部分:列文学常识简表,按照时代顺序列出这册教材涉及的作家,诗人的名字,身份,作品名称,体裁,节选自何处,有何名句。外国作家要单列,写清他们的国籍,身份,生活年代和作品名称。
这样一份教材浅析,每篇大约1500字以内,初次写大约需3小时左右。

3.论述根据

依据系统论的原理,把语文知识点当成语文学习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归类集中学习,发挥系统功能。不仅练习学生的演绎思维,而且练习其归纳思维。对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建立公道的认知结构是很有帮助的。
依据同化顺应的论述,皮亚杰以为一个刺激要引起某一特定的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须有反应刺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认知结构体现的。结构具有同化和调节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机制。在熟悉过程中,主体总是力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客体,如不成功,主体便作出顺应,调整,创建新图式去适应客体,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二)引导学生自学一篇文章的策略

1.“四遍八步”读书法
四遍即一篇文章读四遍。八步即八项任务。
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任务:A、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B、识记主要人,物,事或观点。每分钟读完1500字的速度。
第二遍,速读:完成

三、四步任务:A、复述内容;B、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读完1000字的速度。

第三遍,细读:完成五、六、七步任务:A.理解字,词,句;B.圈点摘要重要部分。C.归纳中心思想。每分钟读完200字的速度。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浅析文章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服以需要,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
“四遍八步”读书法,是指一般的读书策略,在语文学习中可以灵活运用。不是每篇文章都读八遍,有的浅显文章读两遍就能完成任务,如《人民的勤务员》;有的文章读了五六遍,也不能完全理解,还要再读,如《岳阳楼记》;不是每篇文章都完成八项任务,有的只记住梗概,复述大意即可,如《连升》;或课外阅读报刊上的大部分文章;有的除了完成八步任务外,还要完成其他任务,如《论语六则》,还要了解《论语》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此法适用用于有一定自学习惯的学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生;适用于大部分的文章,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文章。
为适应当今时代进展的需要,必须培养速读,跳读的能力,较强的筛选信息的能力,增强速记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划分文章层次的策略

魏书生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几种划分文章层次的策略,适用于大部分文章:
划分记叙文的五种策略: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不同表达方式;按材料性质;按熟悉过程。
划分议论文层次的四种策略:三段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
划分说明文层次的策略,曾经总结过十种策略,觉得过多照顾了特殊的文章,策略太多,失去了一般作用,不利于掌握,就不用了。大致可用以上两种文体的划分策略。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讲出划分层次的道理和依据,而不是抄段落大意。魏书生上公然课《怎样划分文章层次》,用一节课给十几篇文章划分了层次。

3.引导学生掌握归纳中心思想的策略

魏书生和他的学生开始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划分,大约有三类14种,后来觉得还是不分文体更好掌握,等运用熟练了再分得细一些。常用的六种策略:
第一种策略,看文章题目,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和《石油的用途》
第二种策略,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马说》《黄生借书说》
第三种策略,看文章的抒怀和议论部分,如《听潮》
第四种策略,浅析人物性格,如《第二次考试》和《老杨同志》
第五种策略,综合文章各段段意,如《死海不死》和《最后一次报告》
第六种策略,浅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如《论雷峰塔的倒掉》
一般是归纳出大概意思后,再将文字整理得通顺一些,表述出来。记叙文的表述形式是:前一部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的记叙(描写),后一部分是中心所在:赞扬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表达了,说明了)精神(思想,品质,制度,感情,道理)。有一节公然课《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魏书生及学生归纳了16篇没学过的课文的中心思想。

4.引导学生掌握浅析写作特点的策略

魏书生以1979年开始就跟学生讨论浅析一般写作特点的策略,以为可以五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浅析中心。中心思想是否鲜明、集中、深刻。鲜明、集中是所有课文都有的特点,深刻则是少数文章才有的,如《变色龙》不仅揭露趋炎附势,看风使舵的奴才的丑恶灵魂,更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与反动。
[1][2][3]4[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