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12905 浏览:565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一轮的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给高中语文教学插上了灵动的翅膀,也给语文教师开辟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可以以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专心让学生感受语文的欢快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转变学生心中语文枯燥无味的印象,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之初就把学生引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感到学语文是欢快的、有趣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多元的,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和素材。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作家生平,不如给他们讲述相关的故事;枯燥地教授语法知识,不如配合上布满生命力的诗词文章;仅仅研读教材内容,不如引导他们走进文学的殿堂和生活的世界,让学生驰骋想象,感受欢快。
教师的引导作用更不可少。首先教师要体现出对语文的极大热情,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温和亲切的态度亲近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不单是情感,教师的体态言语也能给课堂带来愉悦。一位有体现力的语文教师用眼神、表情和动作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李白的潇洒,杜甫的沉郁,《荆轲刺秦王》的大义慷慨,《陈情表》的拳拳之心。而且,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进展的眼光,不以成绩论“英雄”,给学生创造体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心灵都布满被尊重、重视的阳光,那学习就更加欢快了。这样,孩子们一定会怀着欣喜的心情踏上语文学习之路,他们会感到语文学习不是漫漫苦旅,而是漫步于秀美山川,探寻神奇,发现美的过程。

二、创造主动介入、自主探究的课堂环境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本性。“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也是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一大上风。语文课堂应该是的课堂,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想敢说,学生的聪明才会得到极大的开发。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风格独特、脍炙人口,以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阅读的过程是自主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主动地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提供的信息,并将信息认真整理。例如《祝福》一课,让学生自读课文后,请多个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有的学生读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惨,有的学生读出了社会环境的冷漠,有的学生读出了阶级之间的压迫与对立,还有的学生读出的是封建思想对所有人的禁锢和迫害。这些感受是学生在阅读课文以后捕捉到的文本信息,而非传统教学中教师先“定音调”的产物。自主学习,使语文课布满了生机,布满了活力,为每一位学生的进展提供了可能:优秀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发挥拳脚,贪婪地捕捉课文的信息,并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才干,革新教学论文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能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在一次次的发现和探讨中,看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而激起学习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自有收获,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三、用有效的评价引导学生的思维

一篇文学作品,允许有多样化的感受和理解。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是畅所欲言不即是天马行空,不是所有答案都必须给予肯定,比起程式化的“回答得很好”“你真聪明”等等鼓励,学生更需要的是中肯的点评和适当的引导。假如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让每一个人都能畅所欲言,而却不能对其给予指点,我们的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对文本的理解也势必停留在一个低层面上,绝非有效教学。教师应有主导课堂的能力,使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课文内容和谐统一,以共性保证思索的深度,这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当然,这共性与过去所说的标准答案是截然不同的,它是指在个性化体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一种最能贴近作品的感受和感悟。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学会思索和感悟,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思维策略,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这既保证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用高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还是要接受高考的检验。但语文知识浩如烟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课堂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的培养和指导的最佳场所,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首先要通过公道的作业让学生养成定时温习的习惯,将课本知识加以迁移和拓展,语文能力就能得到巩固和提高,课外练习宜精不宜多,教师也应及时批改,及时反馈。课外语文的学习,还包括勤积累勤动笔。勤积累就是记诵大量的古诗词现代名篇佳作,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勤动笔就是要勤于写作,鼓励学生经常练笔,记录生活的点滴,思索的不足,感受的情绪,提高表达和写作水平。
特别要夸大的是。新课标是重视背诵的,而且附录了课外背诵的60首古诗词。熟读背诵不仅为了在高考中得到默写题的6分,更重要的让学生意识到它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可以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增加对语文的感受力和体现力,真正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更谈不上良好语感的培养,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实践证实,积累过程中最重要的形式便是背诵,尤其是古诗文不能不背。著名学者程千帆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策略看似笨拙,实则巧妙。”假如摒弃功利化的倾向,背诵篇目应该不限于课标上的60首,而应广开视界,搜罗佳作。日积月累,假以时日,语文能力必能得到奔腾式的提高。
假如一名语文教师能给学生终生受益的知识与能力,丰富与厚重了学生的情感和思想,那么他一定会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老师。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追求。而这也恰恰符合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课是最有人文底蕴的课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运专心琢磨,让有效教学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之美感动学生的心灵,滋润学生的人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