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作用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4419 浏览:131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激活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贯串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体现为留意、等待、探讨和行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具象的材料,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以其强大的体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场。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来描述西沙群岛的美丽,但由于地域差别,大海、海岛在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浅析这篇课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多彩的水产、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海鱼等,然后配上优美动听的轻音乐和解说词。此时,学生已经进入到意境中去,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由衷地赞叹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创设情境,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境”与“情”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在教学中,可用音乐渲染情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学生很难理解人民对总理的一片深情。为了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引起他们的共鸣,教学伊始,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一小段哀乐,并问学生:“听了这段哀乐有何感受?”学生回答:“难过,悲伤。”教师进而提问:“你们知道吗?总理逝世的那天,举国悲哀,山河同泣,其悲壮如同失去亲人。是什么理由使人民如此爱戴总理呢?”由此引导学生深思。课堂结束时,可播放歌曲《你是这样的人》来渲染气氛、升华情感,将课堂教学推向。
■化静为动,突破抽象内容形成的难点
语文固然是基础性学科,但也有些知识较为抽象。假如教师只用语言文字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难以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加快学生的感知过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这方面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设计这样一个动态画面:一列火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原来推的火车拉,原来拉的火车推。接着教师让学生想象火车是怎样爬上直陡坡的,最后学生通过大屏幕观看火车上直陡坡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文的含义,并通过具体画面感受到了詹天佑超人的聪明和杰出的创造精神。
■进展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由于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推动教学论文学生个性和创造思维的进展。如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可通过动画展示香炉峰上笼罩的烟云,让学生想象香炉峰的高和美。播放瀑布的视频和录音,展现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庐山瀑布远远看去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以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似乎是璀璨的银河以天而降。多媒体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加深了他们对诗中“生”、“挂”、“飞”、“疑是”等词语的理解,也让他们更深刻地体味到古诗的美。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产生更强烈的吸引力,以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