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生活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23205 浏览:1060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运用情感贴近学生生活

心理学探讨表明,情感包括爱好、欢快、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事实表明,经历相同遭遇的人往往更轻易引起共鸣,因此,语文教学中,贴近生活的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学习。情感伴随思想的表达而表达,仍依附于语言这个物质外壳,变成文字后虽有筛滤,但字里行间仍留下大量“痕迹”。要“还原”好课文的情感,语文教师还须认真学习语言,“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语文教学的策略可以不同,但不能没有情感。好的语文课,不仅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还要言之有情。语调要抑扬抑扬,语气有轻重缓急,情感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深沉哀婉,时而切齿抚心,时而轻快活泼,似演讲,似谈心,似斥责,使课文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学到知识,激发想象,受到陶冶。好的语文课,不仅有知识与思想的魁梧“身躯”,更有情感、情思、情趣的健康与活力,洋溢着一种青春的“精、气、神”。
例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径〉》这篇课文时,假如单纯以事件中浅析阿长的性格与为人,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与同情之情就难以得到激发。若把不足先转化到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哪些趣事,哪一个是最难以忘怀的人?为什么难以忘怀?”学生的情感就轻易被调动起来:自己最怀念的人就是热心关爱自己的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共鸣:由于“阿长”的心地善良,对“我”的热心和帮助,所以“我”怀念至今;而“阿长”的不幸是由于她所处的年代、所处的环境所致,这样心地善良的一个人,她的不幸是值得同情的,所以作者也谅解她种种的不是。在理解了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一个自己童年中类似“阿长”的人,学生就能很快在生活中找到素材,不难下笔了。

二、利用实例贴近生活

假如说学校是师生展示生命力的绿洲,那么在这块绿洲上最为靓丽的风景就在课堂。而“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叶澜教授语)。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能力、修养人的情操、点化人的心灵;学生不仅仅是接受信息,更重要的是要用口去表述,专心去感悟,用脑去思索。语文学科是一门带有浓郁情感色彩的人文学科,是情感丰富的有血有肉的“文本”教学,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所以我们要借助实物、图片、动作、表情,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利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创设学生颇感兴趣的学习情意场,让学生在这个情意场中入境、生情、悟道。在语文课文选文中往往有些由于生活年代较为遥远,反映的生活的情境不易为学生所理解的文章。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可以举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悟更深。例如《信客》一文,“信客”这种职业固然当今早已消失,但仍可以以“邮局”中找到它的雏形。因此,可以以邮局的职能说起,进而引导到传递者的诚信无私的品格,以而把学习的重心放到人物的品德浅析上。又如,学习以战争为主题的文章,固然战争以未真正销声匿迹,学生也看过类似的影片或插图较多,可这些毕竟给人一种很遥远的感觉。为了引导学生的亲身体验,可以举邻里打架为例,指出它的破坏性(摔东西、伤人等),评议以邻里打架尚且如此,更何况战争呢,它的残酷、灾难性更强,以而让学生产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为已任之感,以我做起,自觉杜绝日常生活中打架等不良行为。

三、巧设情景走进生活

生活也处处都是语文的素材。例如,在学习《云南的歌会》一课,学生轻易满足于了解歌会的场景描写及其演唱特点而忽略了风俗的美。这时,教师可以以本地方的风俗作引导。例如,五月的龙舟节,盛况空前,“划龙舟”这一风俗实在是体现人们对“风调雨顺”的一种美好心愿的祈求,引导学生明白,“风俗”都有它的渊源,有它有着的美,这就谓之为“风俗美”;再进一步挖掘本文的风俗美,理解作者对此风俗的热爱之情。又如,学习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为了克服说明文较为平淡枯燥的特点,可以先以封面插图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去猜测它的年份,最后让学生为之感叹:没想到一座其貌不扬的古朴石桥竟然有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究竟它还有些什么特点呢?”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完课文,再以平时常见的物品入手,例如:“笔、墨、纸”等或者一座亭子、一道廊子,让学生自己讲述它的历史渊源,让他们自己来写一篇,给大家先容一下。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图片、声音是直观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清楚的表象,为学生感知、理解知识创造了条件,又可激发起学生的情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如我在上《三峡》导入时,就挂出有三峡舆图、贴有三峡的彩图,指着舆图说:“三峡是我们祖国万里长江中游的段,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县的南津关,全长203公里;‘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又指着三峡的图片说:“大家看这一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图片,两山相夹,一流穿过,可真是山高峡窄,水深流急,好一派‘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的壮丽景象,好一幅优美雄奇的山水画卷,读一读《三峡》,可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得到‘山河如此多娇’的美的享受。”又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索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涛。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讲授《老王》一文时,以韦唯的名曲《爱的奉献》导入,并提出要求听完歌曲时谈谈自己爱的经历和对爱的熟悉。激荡回肠的乐曲既能激起学生回味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无形之中又在进行德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而且还切合文章的主题:“人与人是同等的,爱是相互的。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以生活中得到领悟和启迪,再把感悟融入于生活,使之达到文中有我,我与文融的水融的境界。让我们的学习以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营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