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语文课程多媒体教学运用与思索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4494 浏览:106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艺术类高校语文课程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为艺术类高校大学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开辟一片新天地。文章主要以艺术类高校语文课程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应留意扬长避短、讲究科学与适度、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大学语文教学 艺术类高校
面对市场经济的高速进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21世纪的“人才观”要求现代艺术类高校必须突破传统,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应对时代对新型艺术人才的需求。随着人们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逐步提升,对艺术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艺,又要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是提升艺术院校大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开发大学生思维潜能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大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手段较为单一,无法切实适应艺术类高校培养目标的专业性和学生的特殊性。而多媒体技术以其集合声、光、电于一体,激发视觉、听觉多感官联动,多维度、多层面地激发人的兴趣和思维等上风,对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方式起到了巨大的改良和补充作用,为现代艺术类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手段的革新教学论文带来了动力和契机。

一、多媒体教学在艺术类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上风

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是艺术领悟力和感受力较强,热情开朗,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接受新事物快。他们才华横溢,个性突出,非常喜欢自我体现,但文化知识、文化素养相对较低,人文精神淡薄,对人文学科兴趣不高。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方式往往陈旧单一,与艺术专业大学生个性特点不相吻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大学语文课程多媒体教学把植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立体化信息技术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更加形象、综合、直观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上风。
1 注重艺术专业学生性格特点,以课程导入阶段激发学生兴趣
大学语文教学应该以课程导入阶段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很多艺术类大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不强,但对音乐、舞蹈、字画等艺术形式比较敏感,更轻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找准适合学生专业特点、易于学生接受的切入点,以而让学生真正感悟和体验到文学作品中传达出的深厚思想意蕴。如针对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思维方式多为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同时具有较高的审美感知能力这一特点,在带领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学习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曹禺的话剧之前,可以播放当前非常流行的“新话剧”的视频片断,让学生在笑声中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走进教师对曹禺戏剧创作的讲解和评论之中;而在给音乐系的学生讲解戏曲《牡丹亭》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戏曲的内涵和意境,可以播放根据《牡丹亭》故事改编的现代歌曲《在梅边》的MTV,穿越时空,让学生感受几百年前的一场爱情悲剧,把学生带入凄美迷离的艺术境界之中。运用类似的策略,通过音乐、绘画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的积极介入,使大学语文教学融情感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以而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感悟力和鉴赏力。
2 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使学生可以与作品亲密接触
由于时代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造成的理解障碍,生活在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不识愁滋味的大学生们常常无法理解古人的心境,或是会感到古诗文枯燥而又空洞,或是会觉得古人伤春悲秋、无病,很难正确地把握古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境界。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运用丰富的音像资料,把抽象枯燥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信息丰富、趣味盎然的动态视听教学素材,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审美空间,使想象中的审美对象以历史的迷雾中渐渐走出来,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打破学生与古典名作之间的陌生感和疏离感,真正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思想、人生体验融入对作品的理解之中,以而感受到古典名作的文学魅力和精神感染力。比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王维诗歌具有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可以运用多幅意境相近的水墨山水画或山水风光图片,再配上富有韵味、古朴淡雅的古筝曲,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等都得到美的享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审美情趣便自然地彰显出来,与学生生发的情感融于一体,这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于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美与情趣美的深刻感悟,培养了学生对古典名作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营造艺术审美情境,丰富课堂文化氛围
钱钟书先生说过:“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教师应该利用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有着的“通感”,将音乐、绘画、影视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到多媒体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各种感官,在课堂上营造出适合艺术院校大学生思维方式和特点的艺术情境和学习氛围。例如,在讲解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燕歌行》一诗时,教师首先播放了广袤荒凉的塞外大漠风光图片,让学生彷佛置身于茫茫塞外戈壁之中。然后在诗歌讲解过程中插入了现代歌曲《精忠报国》,让学生在昂扬悲壮的旋律中细细感受唐代边塞诗豪迈悲壮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彷佛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塞外古战场,目睹了狼烟四起中戍边将士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泣血场景,耳边传来的是战马萧萧、鼓角争鸣。多媒体教学所营造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触摸到文学作品的真谛和内涵。
4 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精神
现代教育论述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高校语文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和不足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索、探讨和发现,充分挖掘艺术类学生的自身潜能。如在给表演系学生讲解《诗经》中的爱情诗《氓》时,为了打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古代女子在婚姻和爱情中的不幸处境,在深入剖析《氓》的思想内涵之后,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了一个话剧表演环节:让学生用现代的思维和语言创造性地改编一千多年前女主人公悲惨的爱情婚姻经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介入性,增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和革新教学论文意识。托尔斯泰说过:“假如在学校里不学会创造,那他将永远只会模仿和抄袭。”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唤起艺术工作者的创造热·院和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可以不断革新教学论文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以不同角度看待不足,以而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运用要扬长避短,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随着科技的进展,多媒体教学在艺术类高校教学中的运用上风越来越明显。但对于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塑造的大学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