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小学语文新课改中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4536 浏览:137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行为应该交流互动、师生共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索,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以中得到营养;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针对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我以以下一些尝试了阅读课文的教学:

一、让学生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做好课前预习

课堂上,要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定,仅靠短短的四十分钟是不够的。教师只有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养成勤于思索习惯,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会“活”起来,感受和体验才能在探究过程中体现出来。比如,我教学《田忌》这一课时,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是:1、读文之前,根据课题给自己提几个不足,然后带着不足读文;2、读文时碰到不熟悉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工具书再读;3、自做道具,摆一摆两次的情况;4、你若对故事中的孙膑感兴趣的话,还可以通过查资料的办法,深入了解他。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课文,读文的过程中,碰到不熟悉或不理解的字词,会亲身动手查查工具书。读完课文后,学生根据比赛规则制作道具。课堂上,学生摆出的道具真是五花八门(有用纸片或纸板剪成各种形状代替三种马共六匹,并分别标上三个等级号码的;有用简笔画勾画出六匹马,并分别标上三个等级号码的……),让你真实感受到学生确实“动”了起来。课文中,孙膑固然不是的主要人物,但是对田忌转败为胜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感兴趣的同学就会主动去查找关于孙膑的资料。课前预习这一过程,为学生课堂上的交流讨论以及探究性的阅读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二、创设不足情境,引发学生积极介入交流讨论,获得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中谈到,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同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活而稳定、秩序井然”。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还是以《田忌》为例,教学这一课之前,我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然后,精心设计、创设好不足情境,展开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前面第一点讲到的课前预习,已经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动”了起来,这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反馈学生的自读情况:1、说说在字词方面的收获;2、说说在自学生字时,发现了什么;3、哪些同学针对故事中的有关不足查阅了资料,在这里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4、读了课文,这些不足都解决了吗?试着回答一下好吗?(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已准备好的道具,演示两次的情况,并指名板演。)就这样,我根据自己所创设的不足,在和学生的交谈中,一步一步地将自己构建的知识系统运作了起来。第二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1、说说课文写的是谁的事?2、说说的起因、经过和赛后的结果。3、谁能说说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4、第二次比赛转败为胜的理由是什么?5、探究,除了这种出场顺序田忌能取得胜利外,还有其他的办法取胜吗?(让学生摆一摆其他的顺序。)探究的结果是,除了第二次比赛的那种顺序能胜外,其他的顺序田忌都是失败。第三步,深入探讨,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历史故事的价值,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1、为什么孙膑只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轻易地转败为胜?他的根据是什么?2、为什么田忌对第二次比赛“没信心”,孙膑却显得“胸有成竹”?3、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调整马的出场顺序的策略而田忌却没有想到?

三、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是学生主体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是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能够大胆地谈出自己的阅读体验,体现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当学生谈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时,不同的学生,由于感受不同,他所描述的内容也必然有着差别,教师做评价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个性,只要是真实的感受,就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肯定。比如,阅读《田忌》一课时,一位学生这样谈他学文后受到的启发:“我平时造作业碰到困难时,不去动脑思索,就去问同学或者爸爸妈妈,只想得到现成答案。学了这篇课文,我感觉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我应该向孙膑学习,碰到困难,要敢于面对困难,认真思索,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当时,我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后,心情非常激动。由于,这位同学平时不善言语,学习积极性不高,造作业时不是抄同桌的,就是抄小组中成绩好的同学的。我曾几次私下跟他谈心,这个坏习惯还是未能完全改过来。学了这篇课文后,他能联系自己的缺点谈出真实的感受,所以,我当堂表扬了他。我的这次表扬和鼓励,似乎给这位同学吃了颗强心丸。

四、让学生学会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还是以《田忌》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是怎样指导学生朗读的。这篇课文的朗读,我是联系词语教学进行的: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扫兴、垂头丧气、胸有成竹、自得扬扬、疑惑、讽刺、轻蔑、目瞪口呆”等词,捉住这些词语鲜明的情感性和形象性,指导学生用夸大的语气读一读;将这些词语带上表情演一演;放在句中说一说;再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词语突出体现了田忌、齐威王、孙膑这三位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作者的目的是要赞美孙膑怎样的品质。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熟悉,朗读课文时,轻重缓急、抑扬抑扬也就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