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18664 浏览:827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语文课堂,播放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有效运用趋利避害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168-02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告别一支粉笔走天下,只落得两袖清风一身粉笔末的形象,应该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走势,把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让语文教学碰到了历史性的挑战。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的上风,把多媒体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是当今语文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不足。
1多媒体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穷生机与活力

1.1直观形象,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能够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以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语文课堂,播放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学生融入情景,就能更好地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意识,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扩充容量,丰富知识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材选材十分广泛,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以及各种自然景观等等都囊括其中。建构主义论述以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以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作用的过程。学生假如缺少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就会缺少想象的凭借,那么语文美育的功能将无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将各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直观的感知美、鉴赏美。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源融进课堂,有效地扩大信息,进而扩大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2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的不足

2.1无视语言的间接性、模糊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假如将语言文字所传达的信息转化为直观的画面,势必抹杀了语言的模糊性,扭曲语言的本质属性。而且,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运用能力。而很多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只是现成的答案,缺乏对过程细致入微的展示。这些都将影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2.2限制了学生的联想、想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应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运用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由远及近,以所见及所不见”的形象思维能力。文学作品的意象、意境、形象等,本该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字的描述来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而充分体验和感受意象、意境和形象,以而完成对文本的鉴赏,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假如时常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文字转化为一幅幅画面,这些画面有意地就把学生的思维圈定在一个框架内,就会消解学生的鉴赏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势必受到影响。
3有效运用,趋利避害
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它不是万能的,更不是十全十美的。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上风,把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是让很多语文教师深感困惑的不足。要这一困难,教师在具体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3.1把握时机,适可而止

课堂教学的精妙之处在于艺术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好的课件展示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变化及文本特点,认真筛选,精心设计,科学布局,有效制约教学论文教学过程,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的动态调控上,绝不可盲目滥用多媒体技术。

3.2传统现代,有机结合

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它在语文教学方面具有独到的上风。当然,多媒体教学也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多媒体轻易让学生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熟悉上,以而弱化与文本的沟通。学生假如不能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领悟和揣摩文本中的美,语文的审美教育也就无以谈起。传统教学中经典的东西不应被抛弃。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各有所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它们相得益彰。

3.3师生互动,加强沟通

情感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语文教学应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假如不能开启学生情感世界的大门,引发情感共鸣,就谈不上真正的语文美育。要想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就要有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多媒体技术完全制约教学论文了课堂,师生之间必要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几乎消失殆尽。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千万不要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对话。
4教学案例示范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水平和制作课件的水平,2009年8月,我所试制的多媒体课件《故都的秋》获得河南省二等奖,在《故都的秋》设计运用中,我是这样做的:课件导入部分向学生展示了秋景图片,营造秋的氛围,以直觉形象上给学生以感染。同时,引导学生挖掘秋的丰富内涵,回忆诗人墨客对秋的认知和感悟。为学生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作了铺垫。然后通过配乐诵读,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感悟上,又可以通过相似的音乐背景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诵读之后,为进一步感知课文,充分阅读文本,我又设计了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课件的处理留意了开放性,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提出几个不足,让学生深入思索,合作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整合,以而整体上把握课文,深入的理解课文。在课件的设计中,运用多种媒体,在学生讨论列出自己的结构图之后,切换到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成果,并让学生自己解说,同时教师可以追问一些重要不足加以引导,如开头结尾写南国之秋的用意和作用,文中议论部分的作用等。以而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介入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其中,使用课件时,教师对一些不足的追问也可体现出课件的开放性,而且在课件的设计中没有给出什么所谓的“标准答案”,为学生的“仁智各现”提供条件,展示学生的鲜明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整体感知,深入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课件根据本文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不足,引导学生以听说读写等多角度完成学习目标。文章的首要目标就是学习鉴戒“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课件设计的第一个探讨不足就是以引导学生对这种遵法的“感知体悟”到消化吸收,在组织这一不足的研读讨论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又可以锻炼写作表达能力。第二个不足是引导学生以具体感知文章入手,熟悉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手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探讨,可以深化对这一不足的理解和把握。第三个不足是深化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同时涉及到文章作者、写作背景等内容,课件设计给出学生提示,但并没有直接给出相关资料,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们共同提供,以培养合作自主意识,教师准备的相关材料可以给学生展示,也可以不展示,视学生探讨情况而定,这也体现出课件制作的灵活性开放性。
深入探讨,把握学习重点之后,课件设计了能力练习,这是对学习重点的巩固和提高,既把握了学习重点“情景交融”,又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切实提高能力素质,使课文的学习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以素质教育的角度组织教学活动。
总之,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大量语言材料通过声像媒体传播,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但多媒体技术绝不是灵丹妙药,更不能包医百病。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一定要尊重语文学科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直接、有效地制约教学论文教学进程。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走进博大精深的语文世界。唯有如此,多媒体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