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11060 浏览:456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四、品词品句,理解“美”

教学时,我们可通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捉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通过优美的文辞,让学生审视高远素雅的画面,产生对自然美、风光美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祖国山河壮美而喜悦的感情。
如教《九寨沟》时,为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我先让学生画一画句子,找一找词语,感受这些词句是写九寨沟什么美;再让学生把写同一类美的词语串联起来,如写景(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等)、写物(异兽珍禽、憨态可掬、若无其事等)、写色彩(银光闪闪、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等)。这样学生马上知道了九寨沟是个布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然后,让学生多读读,感受到读这些词时很有节奏,有起伏,以而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用词的美,具有韵味。

五、诵读课文,抒发“美”

吟诵朗读是提高文学审美感受力的传统策略。古代文人也十分重视吟诵朗读。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清代学者姚鼐也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熟读”、“疾读”、“缓读”之说都夸大了吟诵朗读的重要量。而叶圣陶先生则创造性地提出“美读”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先生所谓“美读”,实在就是夸大通过音声节奏之美的感觉,深入课文深层意蕴的情感思想,达到与“作者心灵相感通”,即神相通,气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审美境界。教师应捉住教学契机,点拨、启迪学生把握轻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缓、紧张的节奏,把学生引入一个千姿百态的意境,富有节奏的朗读,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情感和情性的熏陶。如我在指导朗读《荷花》中的一段话:白荷花/在这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开了,露出嫩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第一句话总起句,句首的“白荷花”起提示作用,指导读重音,二至四句起始“有的”读时稍加停顿;第二句描述有的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语调轻松,语音稍低;第三句写有的花瓣全都开了,“全都”读重音,语调稍高,语速稍快,展现荷花怒放的气势;最后一句语音稍低,稍重,好似花骨朵积蓄气力,就要竞相开放。通过这样的美读,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像,体味白荷花的美姿。

六、鉴赏人格,塑造“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为提高人文素养打下基础的,也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品质,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识别伪恶丑,自觉饱满人格气力,增强道德修养。
教师要把塑造学生真善美三种人格作为奋斗目标。依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去完善学生美好的人格。如《朱德的扁担》、《孔繁森》、《徐悲鸿励志学画》等文章里的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朱德、孔繁森、徐悲鸿……无一不是学生学习的楷模。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国家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名人们以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的精神……这一些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会深刻印在脑子里的,这时候的教育会影响他们一生,也正是理想教育,奉献教育,爱国教育的大好时机。

七、课外阅读,欣赏“美”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审美领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通过各种渠道适当增加学生阅读量。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指导他们选择读物,引导学生把课文学到的审美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读书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推动教学论文人的心理素质的优化,能够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人的个性更加全面的进展,有利于提高人的审美创造力。审美能够使人以低级意识中解脱出来,培养高尚的精神,使人的心灵得到超越和升华。由此,提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件很有作用的工作。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应是美的使者,语文教师只有全面加强美学修养,奠定扎实的美学基础知识,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较强的审美能力,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也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1]陆嘉明.语文审美教育[M].香港新世纪出版社,1992
[2]周一贯主编.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名师精品录[M].杭州大学出版社
[3]李伯棠.小学语文教学艺术[M].安徽教育出版社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