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兴趣教学具体实施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11005 浏览:455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正稳步推进。在对新课程的学习、思索、探讨和实践中,兴趣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浓厚的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保证。本文对高中语文兴趣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28-01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我国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诗、词、戏曲、小说、散文等作品中,沉淀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包容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条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讨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不足,以而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介入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以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教师可以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让学生画一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将文字转换成图画。有的学生不仅仅根据外貌特点去简单的描画人物形象,而是留意到“套子”这一基本特点,将别里科夫画在套子里,也将全城人统统画进套子里。将这样深刻的理解呈现在全班同学眼前,直观形象地体现原文的批判意图,以而加深了全体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例如讲授《米洛斯的维纳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断臂维纳斯的美,再请同学们为维纳斯加上双臂,将其恢复成完整的形态。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留意力集中,兴奋点高,更轻易借此使学生明白,艺术通过残缺来获取完整这一文章主题,教学目标便轻而易举地达成了。再如在教《剃光头发微》时,教师可以选两名同学将《人民日报》上读者来信的“剃光头”这件小事编成情境对话“只想剪个平头”。通过学生简单却传神的表演,理发师那种有点小权就要耍弄的形象跃然眼前。由此把握本文的中心——批判掌权者耍权弄权便不难理解了。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以为,语文课应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像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假如运用适宜得当,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浓厚、更持久。的确,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极强的体现力,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课文中所涉及的各种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生动形象地进入课堂。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富有感染力的画面与音乐去营造氛围,比仅仅教师口讲、板书要有趣得多,而且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柳永的《雨霖铃》时,不妨通过音乐的渲染,请学生收集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离别”的歌曲,在课堂上通过这些低沉凄婉的曲调营造浓厚的“离别”气氛,以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在朗读这首词时配上了《三国演义》主题曲的MTV,画面上那滚滚东流的江水气势,很好地烘托出了三国时的英雄人物。在上《致橡树》时教师可以配放《海边的阿狄丽娜》,在上《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播放韩剧《蓝色生死恋》的主题歌。在哀伤缠绵的歌曲中学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在教《祝福》时,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再现祥林嫂离开人世的那个风雪天,并配以低沉哀婉的音乐,这样就创设了一种特定的情境,自然地吸引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感悟主题。

三、创设氛围,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而“激活”学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然而,以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来看,“填鸭式”的教学策略依然大行其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的积极性不但不高,还会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以为语文越学越没味。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教学氛围,培养融洽的师生联系,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里去交流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且可各抒己见,不论对错。这样的课堂学生当然会乐于接受。且学生各自的经历、知识有着差别,对社会的了解程度不同、文学作品积累各异,性格也千差万别,交流讨论也是在练习他们的求异思维,扩大思维面,丰富人生阅历。教师还可以开展一系列趣味竞赛活动。如智力竞赛,教师适当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智力竞赛。可把全班分成四组,分别选一名代表轮流答题,回答不上由本组其他同学代答,再答不上,其它组答,谁答正确,给谁加分。另外还有趣味成语比赛、对对联比赛、写文言短文比赛等,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更好,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我在教《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要求学生表演并分成两组展开比赛。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他们积极准备着,花钱买来了道具,还认真背下了台词,他们创造性的发明了两张椅分合代表宅兆开启,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
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便要想方想法使课堂变得有趣,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方仁工,如何熟悉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3).
[3]桑志军,高中语文课程革新教学论文中应关注的几个不足[J].中学语文教学,2005,(8).
[4]徐江,论语文教育革新教学论文的哲学盲点[J].语文教学与探讨,2006,(1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