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职语文古典诗词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30674 浏览:1433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近况,探究其可行性教学策略、途径;旨在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提升其审美情趣及人格。
[关键词]中职教育古典诗词教学策略
优秀的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之一,中职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知识与历史,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以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古典诗词的教学策略即感知、浅析、欣赏,旨在提高中职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感受到古典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感知诗歌

感知诗歌,笔者以为应当分为三步,即知诗人,知内容,知情感。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知诗人的基础上去感知诗歌内容,这样才能更好体验诗歌情感。
知诗人,即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影响了诗人创作风格的形成。如李白的诗歌风格飘逸潇洒,气势奔放,想象奇特,夸张大胆,布满浪漫主义特点,被称为“诗仙”,这与他少年时代所受的多方面教育有关,与他为实现政治抱负,四处周游有关。了解作家的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了解当时的时代氛围,地理环境和社会习俗,才能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更好的理解和鉴赏作品。如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此诗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极为失意。如此学生就能理解诗歌下阕作者在谈到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慨。这是作者借景抒怀,抒发自己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的惆怅与失意。
知内容,即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常见内容有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怀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题画诗等,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进行区分。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属于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特点是以历史典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对古代人或事进行凭吊,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知情感,即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鉴赏诗歌,必须真正进入作品的社会场景中去,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以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铃》,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时写的。作者起首便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此三句分别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握作者抑郁哀伤的感情基调,以而让学生更好的体味词人的失意心情。反之,假如缺乏对文章情感的真切体验,是很难感受出诗歌丰富的意蕴的。

二、浅析诗歌

浅析诗歌语言。在众多古诗中,有无数诗歌因语言精心锤炼、因一字一句独特运用而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文学典范,读后使人境界顿生。古代诗歌的语言总能用最精炼的字句表达最丰富的含义,往往能达到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学生在咀嚼语言中,可以活现作者所描绘的景象,体味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指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特别是要品味作者着意选用的、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而且表达效果明显的字词,像“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
浅析诗歌表达技艺教学论文。古诗词的表达技艺教学论文非常丰富。古诗词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为了使文章表情达意更加丰富。其体现手法如借景抒怀、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铺垫、象征、直抒胸臆、比兴、渲染烘托等。如《诗经》的基本体现手法是赋、比、兴,而《采薇》一文就多采用了赋的写作手法,直陈其人其事。诗人前三章均以“采薇”起兴,按照采薇萌芽、生长、成熟的过程,分别以“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引领各章,连贯推进抒发乡思。学生若能感受到这样的表达技艺教学论文,便能理解作者离开家乡之久,对家乡和亲人越积越深的思念之情。学生在学习鉴赏的时候,教师应留意引导他们在具体语境中浅析诗作的艺术特点。

三、欣赏诗歌

好的诗歌,意境优美,言简意丰,读来抑扬抑扬、回肠荡气,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在感知、浅析诗歌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以下几美。
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所谓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所创造的出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歌通过恰当的意象,营造出深入人心的优美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教师可采取放flash、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着力扩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想象力,为学生感受诗人感情营造环境,使学生真正以作者的身份去感受诗词所要表达的感情与思想。如在讲授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诗,诗中就出现了月、乌、霜、天、江枫、渔火、苏州城、寒山寺、钟声、客船等多种意象。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万物静寂之时,此时诗人于客船上却闻乌啼钟鸣,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恰当的衬托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忧愁。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与枫桥夜泊相似的画面,让学生边读古诗,边看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的去体味诗歌的优美意境。
欣赏诗歌的情感美。感情是诗歌的基础,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创作中或思亲怀人,或抒发羁旅乡思,或感慨怀才不遇,或忧国伤时。而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时是直抒胸臆,如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高歌出自己的淋漓豪迈的情怀,而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则悲叹出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慨;有时又是借景抒怀、托物言志,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抒发的是对生命的流逝和迟暮的悲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的是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教师在课堂中应当指导学生认真感受,细细揣摩。
欣赏诗歌的音乐美。诗本身就是用于吟唱的,它合乎乐曲的韵律,平仄有致,字字珠玑,颇具“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韵之美。所以,读诗要像唱歌一样声情并茂,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使人深切感受到诗动听顺畅的神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让诗歌洋溢着音乐的旋律。优美的诗歌,其节奏鲜明,平仄、高低、强弱等不同声音排列有序,读起来抑扬抑扬、动听动听。在探讨诗歌的音乐美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多诵读,以诵读中去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受诗歌的美。
总之,古典诗词对陶冶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推动教学论文人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与自我构建,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应引领学生仔细品读这些经典之作,发掘作品中所蕴涵的文趣、情趣、理趣,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建构自己的素养与品格。
参考文献:
[1]刘.论中等职校古诗词鉴赏教学艺术[J].现代语文,2009.4
[2]曹晓波.浅谈新课程下的古典诗词鉴赏[J].科教导刊,2009.11
作者单位:四川省交通运输学校四川成都61113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