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初中语文教学理念差别性浅析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31691 浏览:1454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国际间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国力竞争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把革新教学论文和进展教育作为应对与介入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加大了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力度,相继研制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以这些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所显示的内容来看,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教学观念,都体现出新的特点。学习世界各国母语教学的论述和实践,对照世界各国语文学科教育的方式来考察我国的语文教学,有助于我们摆脱独善的、狭隘的思路,开拓国际教育的视野。
伴随着这次世界范围的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对各国语文教学理念差别性的探讨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学理念是指对教学的观点、看法和信念,是教学的灵魂和归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学理念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对教学实践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落后的教学理念将对教学实践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鉴于教学理念的重要量,我国应该吸收并鉴戒世界上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为我所用,这样将对中国的教学实践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由于历史的理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教育也不可避免地流淌着中国的血液。中国和日本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都提出了摆脱“应试教育”的怪圈,有着相近的教育革新教学论文历史背景。另外,日本的现代教育如同其经济进展一样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鉴戒日本的教学理念对完善我国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二、论述浅析:两国初中语文教学理念的差别性

中日两国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有很多差别,有些教学理念中国有而日本没有,有些教学理念日本有而中国没有,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初中语文教学保持了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优良传统

“文道统一”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中国古代学者就提倡“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因文悟道”。以二十世纪60年代起,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语文教学就借用“文道统一”的说法来解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形式与思想内容的联系,解释语文练习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联系。几十年来,“文道统一”成为中国语文教学的明显特点。初中语文教学新大纲指明,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中国在语文教学大纲中绝不隐讳地表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指导思想,以而形成中国语文教学大纲的明显特点和风格。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必然要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以中国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贯彻“文道统一”原则要切实避免在教学中以文代道。

(二)中国初中语文教学突出了切实纠正“应试化教学”的评估思想

在二十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所形成的共鸣之一是变重“应试教育”为重“素质教育”。在大纲的修订过程中,针对“应试教育”的现象,吸收了近期国内外教育论述的探讨成果,在初中语文教学新大纲中增加了“教育评估”一章。在“教学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的方向指导下,新大纲要求对学生的评估要重视积累、能力、语文水平的进展,坚持态度情感与知识能力并重,在考试方面明确规定不能用困难、怪题、偏题的繁琐机械的题目考学生,鼓励学生有创见,此外,还明确规定了对语文教师和学生评估的基本原则,如着眼于尊重学生个性,着眼于进展性评价,着眼于积极评价。这对切实转变语文教学的纯工具、纯知识化倾向,对于转变“应试化教学”的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日本初中语文教学突出国际化背景,夸大深化国际理解

一个民族的文化对其教育的影响是深层次和全方位的。由于其经济的飞速进展,日本政府还追求着政治大国的地位,追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必然要求其国民具有国际化的胸襟,这在其初中语文教学新大纲中有鲜明的表达。如在教材需采纳的观点中明确提出:“在宽广的视野上,深化国际理解,为培养日本人自觉的以及国际协作精神服务”;“为加深有关人类、社会、自然的思索服务”。在第二学年及第三学年阅读内容指导事项中也提出,“阅读文章时,思索有关人类、社会、自然等不足,并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熟悉来了解自己和他人,使学生学会在多元文化中存活。是日本教育革新教学论文所追求的目标。

(四)日本初中语文教学注重教学目标的细化,体现出语文课程基准的刚性特点

日本初中国语课按照文部省1998年12月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初中三个学年授课时数由原来的175、140、140学时分别减到现在的140、105、105学时。依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新大纲中规定了总的教学目标以及“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及第三学年”的年级目标,并在指导计划的制定与内容的处理上对说与听、写作、阅读及语言事项等内容所分配的学习指导时间有相应的规定,如说与听,所分配的学习指导时间占国语课总教学时数的比例,各年级为1/10或2/10。此外,对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也提出了具体的处理准则,如在写作教学的内容指导方面,就语言活动而言,提出“写说明文、记录等;写书信、感想等;为准备报告书或发表意见,做成简洁易懂的文章或资料。”这样的规定,强化了大纲的刚性特点。而中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新大纲在教学要求方面,则体现出弹性化的价值取向,以适应中国各地区进展不平衡的近况。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中国的语文教学注重“文道统一”的原则,而日本则突出了教学的国际理解;中国的语文教学偏重于纠正应试化教学,有一定的弹性,而日本的语文教学则突出了教学目标的细化,具有一定的刚性。

三、案例浅析

日本以二战前一直到战后很多国语教科书都选用了都德的《最后一课》,这一课也是中国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同样作为“语文”教材内容来处理就要求语言与文学的学习兼顾,这就使两国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处理上有着很多相通交叉之处。但是中日初中语文在《最后一课》教育上有下四个方面的不同:

(一)同一篇目选用意图不同

日本方面选用这篇课文主要出于“国语认同需要”,战后,日本国语教科书普遍采用《最后一课》是在1958年学习指导纲要修订以后,这一时期正是日本结束美国的占领,开始走向独立国家的起点。《最后一课》所要表达的一个鲜明主题就是国语在维护国家独立中的作用。以这种对国语认同的需要,选择《最后一课》再恰当不过。现在这一课作为日本小学高年级的教学重点,还扣紧“和平”这个主题,选取战争时期儿童生活的故事,意在让学生品味“和平”的珍贵与美好的同时,通过战争时期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思索“人生”的真正作用与价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