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感功能优化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23171 浏览:1063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其性质与特殊功能决定了语文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中认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索,也是构成教学中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而教材因素处于主导地位。故本文着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师应如何运用情感功能,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往往既能紧扣课文内容,又能把学生诱导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之中去。如上《西湖的绿》时,先朗诵几首前人咏赞西湖的诗词,并简析其写作的角度与景物特点,然后提问:本文又是以什么角度写景的,既感受到了西湖之美,又激起了阅读兴趣。上《歌词两首》时,先播放《我的中国心》中赞美长江、黄河的歌曲片断,然后深情地说:“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几千年来,有无数名人志士纵情地赞美过她。今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赞美之词,来感受长江、黄河的伟大壮美。”以而初步激发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视表情朗读或学生表演。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朗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教师或录音磁带中进入角色的朗读,抑扬抑扬的节奏,富有魅力,既能使学生“郁郁乎情生”,又能帮助学生引发兴趣,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能激发学生像演员演戏钻研剧本一样去研读课文,更好地感受文中的情感。故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千万不可以滔蹈不绝的讲解代替必要的朗读。义务教材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朗读的好教材。像《沁园春·雪》、《诗两首》、《最后一课》、《最后一次报告》、《陈毅市长》等都很适宜朗读。另外,以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也不失为调动学生情感的有效策略。上《卖油翁》时,让学生以水代油,亲身将水倒入盖有铜钱(课前准备好)的瓶子中,便会更好地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也会萌发对卖油翁“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高超技艺的钦佩之情。上《孔乙己》时,让学生表演一下主人公两次来成亨酒店时“排”与“摸”的动作,便能理解主人公不同的心态,激起对摧残孔乙己身心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憎恨之情。上《说“话”》时,让学生自设正、反情景表演,是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借助音乐、图画等创设情境或再现美的意境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音乐创造场景和氛围能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感受到美的意境。如讲《沁园春·雪》时,先播放这首歌,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通过歌声让学生进入冰封雪飘、粉妆玉砌的美景之中,再配乐朗读,则更有效地让学生品味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其次,利用图片(课本中的插图或师生收集的字画作品)也是激发情感的手段之一。如《曼哈顿街头夜景》的插图,通过“繁华街景”与“孤苦老人”的比较,生动地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激起学生爱憎情感。

四、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以情

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并运用文章内在的“”,有目的地去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的共鸣,撩拨学生“人情”、“悟道”,以而发现并体验美好的情感,这是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的途径之一。如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性文章的教学,重在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顺序、策略、语言的正确性,但教师也应努力渗透思想情感色彩。如上《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时,在学生理解了电脑的多种功能及说明策略后,我因势利导,插入了一段简短的谈话:电脑虽好,但要靠人脑创造。青少年是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以小要爱科学、学科学,争取创造出具有更多功能的电脑来。以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中有些课文,学生未曾感受到当时的情景,故有必要先容作品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感受。如鲁迅的《最先与最后》,不讲清写作背景,学生就不能感受作者针对时弊,反对中庸,提倡革新教学论文、革新教学论文和韧性战斗,争当“中国将来的脊梁”的精神。

五、把握语文教材中的感人“形象”。感染学生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之所以感人,重要的就在于它成功地反映或体现了生活中的具体形象,集中、典型地再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自觉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感受、把握众多的具体形象,使学生为形象所感染。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动学生,并使学生乐于接受课文内容与写作技艺教学论文。“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语文教材中记叙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深刻揭示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能激发学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绝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替父以军的木兰,登上国际科学殿堂、为国争光的陈章良,为排球事业顽强拼搏的陈招娣等。除人物形象外,还有其它可感的具体形象。茅盾笔下那力争上游的“白杨树”,高尔基笔下那敢于与狂风雨搏击的“海燕”,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刘基笔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与“世之为欺者”,郭沫若笔下的“炉中煤”等。捉住这些形象深入浅析,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外,山水风物为主的写景状物类文章(如宗璞的《西湖的绿》等),议论文(如《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中也有富于可感的具体形象,也应以形象为突破口浅析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普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由于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实践证实: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努力体现、挖掘、创设情感,发挥情感的特殊功能,能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的目的,推动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