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中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协调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30286 浏览:1358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山区中学由于种种理由,语文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策略上,不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实施探究式教学。因此,对于山区中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师生的心理协调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深入探讨了山区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次,以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同学的发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联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等几个方面就如何对山区中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师生进行心理协调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山区语文探究式教学心理协调
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山区中学由于种种理由,语文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策略上,不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实施探究式教学,以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因此,对于山区中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师生的心理协调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山区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现在的山区中学生已经不是一些人印象中呆头呆脑的山区娃娃。以外表上看,他们与城市中学生的区别已经不大。以内心看,现代化的传播工具使他们接受到大量信息,远不像以前那样闭塞。但他们毕竟还是山区中学生,以各方面看都带有鲜明的山区特点,无法摆脱父辈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在我国山区实现现代化以前,以家庭为基本经济活动单位的情况教学论文未转变以前,山区中学生的特点不可能消失。

1.心理情绪相对稳定

有人称中学生为“躁动的群体”,是说他们的心理在迅速进展之中,对生活布满,对外界信息反应强烈。兴奋时欢呼雀跃,不满时义愤填膺。一点小事常能引起感情的波动,不善于制约教学论文自己的情绪。这种情况,在城市中学生相当明显;而在山区中学生中却相对稳定得多。一般情况下,山区中学很少发生震动全校的大事件,引起全校学生情绪波动的情况几乎没有。平常所说的山区中学生比较老实,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情况的产生,首先是由于山区社会环境的稳定少变。整体环境的稳定使人们情绪安定,即使是处于迅速变化中的中学生,也比较平静。其次,由于信息量少,外界刺激小。山区中学生接触面窄,所见所闻有限,所以情绪不易波动。

2.性格内向

尽管山区中学生个性是五花八门的,也有性格外向、开朗之人,但作为一个整体与城市中学生比较,还是显得蕴藉内向得多。
具体地说,多数山区中学生比较“认生”,在陌生的场合或陌生人眼前比较拘束,在人多的场合“怯阵”,往往手足无措,十分不自然,因此不愿在人多的场合出头露面。和生人在一起,短时间难以混熟。当有两个以上学校的学生在一起会很明显地分出学校界限,即使是一个人与其他学校的学生在一起,也很难被“同化”。
另外,山区中学生在与人相处时,极少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听、看为主,说、做较少。与人发生矛盾时,抱退让态度,即使自己有充分的道理,也不与人争,更不“得理不让人”。

3.自我意识进展较慢

主要是由于山区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山区,社会环境中气氛较淡。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家长一个人说了算,家庭里较少有气氛。孩子的一切事情以小就由家长做主,自己不能支配自己的一切。在这种环境中,他们的自我意识自然进展较迟,独立性较差。
由于自我意识不强,山区学生比较易于管理,教师的话轻易产生权威性。敢于反抗教师、别出心裁的学生很少。但另一面就是教师比较操心。不论大事小事,都要考虑周到,安排妥帖,一有疏忽,便出不足。

二、如何对山区中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师生进行心理协调

1.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教师讲授是一种教学策略,但不是唯一的策略,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对象而有所不同。某些教师目前上课还是“满堂灌”,以头到尾一讲到底,似乎讲得少就不像上课,结果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听得莫名其妙,理由是没有引进学生的思维、缺乏及时的教学反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讲授只有在激起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形成内部新旧知识的冲突,形成他们自觉的积极反思活动,才能够提高认知能力。所以应该克服目前课堂教学一讲到底的通病,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活动。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独立进行实验、做练习等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当然,自学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课堂数学中的自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2.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同学的发言

过去,同学发言出错时,学生往往发出笑声,有时并不是嘲笑,但对发言者来说就会令他尴尬。为此,我组织学生开了一个讨论会。通过讨论,同学们开始懂得,笑别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自己没修养的体现。正确的态度是,当同学回答不足时,应该认真听,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这才是尊重别人和有修养的体现。经过这样一番细致的工作后,课堂上布满善意的笑声和理解的点头,还有争辩声。不仅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还规范了中学生应有的行为,把语文教学贯串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3.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联系

课堂上,教师不能给学生以居高临下之感,这样轻易使学生产生防御心理,形成抵触情绪。上课时,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点评。对学生回答不足过程中出现的不当之处,应提出中肯的倡议,千万不可严加指责,要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课间教师应该与学生多接触,以缩小师生间的间隔。比如提问的时候,总有胆怯的学生又想举手,又有点犹豫未定,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比一个布满鼓励的眼神更能传神呢?很多学生举手,可是你只能叫一两个往返答,但是假如你布满赞赏地以一个个学生脸上看过去,就即是在告诉他们:老师看到你举手了,真棒!

4.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老师不要把学生禁锢在自己的思维定式当中,应当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在把握知识点的同时,确立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练习点。如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固然想象是游离的、个性的,但因学生不同经历、不同阅历,想象的画面也是各呈异彩,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联想的情境之中,以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只有充分地了解山区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做好师生心理协调,铸就师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积极倡导并很好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新课程里,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探究不足、解决不足、进展能力的愉悦,以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思想品德、语文水准得到很好的提升。在这样一个提升过程中,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爱护,师生在共同探讨、同等对话的心理基础上完成教学。这种学习心理的转变,一定会为山区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展现广阔的碧海蓝天。
参考文献:
[1]刘怀.山区中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师生心理协调探讨[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121~125.
[2]傅毅.浅谈领导班子的心理协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175~178.
[3]尉淑珍.生物课中的探究式教学[J].运城学院学报.2004,(02):45~47.
[4]沈剑峰.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窥探[J].中小学教学探讨,200

5.(02):102~10

[5]刘爱德.系统论策略在领导心理协调中的运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112~115.
[6]陈浪.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