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利弊高等教育信息化利弊谈选题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18966 浏览:835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校教育信息化给传统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巨大改变。规划合理、发展适度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具有教学资源最大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管理智能化、学习方式立体化、知识体系全息化等优势。目前,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急功近利等问题。高校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完全实现,任重道远。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多媒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并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从宏观看,教育信息化涉及学校的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各高校和教育管理机构对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手段较为重视,多媒体授课成为各级学校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在高校,多媒体技术成为广泛使用的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信息化之路问题与现状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以后,在高校教学评估中,信息化建设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目前,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求快求新的急功近利之为,硬件设施有了,软件设施跟不上,甚至有些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主要有以下常见问题。
1.专业知识体系的信息化构建不足。目前,高等教育阶段的在校生是基于一定专业,进行纵深式学习。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没有全面进行,导致学生在课业选择上空间很小,自主学习的余地也很小。目前,高校的很多专业,诸如中文、英语等,课程设置基本沿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课程体系而少有改革。一些改革开放后新增专业,如会计、计算机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教材老化、学科体系发展迟缓的状况。很多高校也仅限于教学过程使用信息化技术,对专业知识的信息化、体系化构建相对薄弱,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和整合不够,缺乏配套的管理平台,缺乏用系统的方法考虑、设计、组织和评价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应是追求“增效效应”,在教学过程中统一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针对专业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性的信息化体系构建,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
2.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被过分夸大。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有片面化的倾向。多媒体教学成了信息化技术的代名词,成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标签。很多学校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过是堆砌教材信息。也有人把多媒体的教学功能过分夸大,一些不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也争相制作课件,申请多媒体教学手段,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多媒体教学在很多学校成为板书的替代者、教学内容的演示工具,这和信息化的本质要求相去甚远。在有些地方,多媒体教学甚至被认为是应付教学评估的工具。教师的角色并没有从讲授者真正转变为指导者。
3.信息高度密集破坏了教学过程的平衡。在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中,大多数课程仍然是“满堂灌式”的教学。多媒体的高密度知识信息给学生造成了审美疲劳,破坏了教学过程的平衡。在很多专业课教学中,因为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反而在一定的教学周期内无法完成。
4.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人文交流被打破。在传统教学模式里,教师的教学导入和教学过程的展开,都有关于师生互动和交流的部分。而在多媒体教学中,为了看清PPT,很多教室都拉着窗帘,教室里光线很暗,学生听课很容易产生疲惫感。在传统学习过程中,记笔记的环节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促进了师生的人文精神交流。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演示文稿形象生动,增强了视觉效果,但也削弱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人文精神交流的效果。
5.多媒体教学的教育理论亟待完善和加强。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77年出版的《教育技术的定义》中将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就是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完整的过程。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诸如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教育目标选择、确定评价体系等教育决策。在实际的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简单堆砌教材,把教材照搬到多媒体课件里,虽然使用了先进教学手段,但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教师这个教学引导者的角色,只有对学习资源进行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使用,才能达到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蓝图美好、任重道远

在当今信息社会,高校依然是智力和知识高度密集的阵地,随着科技发展,高校正日益成为重要的信息生产、存储、加工、传递和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处理的场所。高等教育信息化给传统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巨大改变。这种与时俱进的变革影响了中国当前的教育状况。规划合理、发展适度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具备以下优势。
1.信息技术使教学资源最大化。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受众是学生。学生凭借网络信息技术,能扩展学习渠道,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最大限度上克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状况。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发展,都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因此,教育信息化能够促进教育现代化,进而促进教育公平。
2.信息技术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在人类早期的教育活动中,教育的形式是较为单纯的口述心传。在近代,看图、模型演示、标本观察、实地参观等直观教育形式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明显的作用。目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主要体现于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设备在高校已经较为普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便于展示更多的资料,使教学信息丰富全面,便于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知识体系。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模式、知识传播和提取方式,其丰富的表现力、共享性使教学活动更直观、简洁、生动。
3.信息技术使教学管理智能化。在高校,教学管理也在逐渐借助计算机和网络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技术促进了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公开透明,便于教师和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动态,便于家长和学生督促高校的各项工作。这既能体现教务公开、管理事务公开,也能提高高校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效率。信息技术把整个教学过程整合成一个统一的集合体,不断开发学习资源,从而推动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4.信息技术使学习方式立体化。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是教学资源共享的前提。教学资源的大量共享能够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实现立体化知识学习模式。如果教育资源彻底实现了无偿共享,面对多种电子图书、学习课件、教学视频及不同的学术观点,学生的学习选择范围就会更大。学生不再仅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更多的是去进行探索与质疑、论证与考证、研究与探讨。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也能促进学习效果以及社会效用发生巨大变化。
学习是一种终身的行为,在校学生要学,教师同样要学。提高和强化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和强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信息技术使知识体系全息化。信息技术使知识搜索变得轻松,各种专业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查找。海量的知识信息,多层次多维度地为学习者提供了帮助。信息网络传输平台为知识体系全息化提供了可能。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长期积累和不断发展的结果,从学科基础课程到学科核心课程,都历经时间的检验和甄选。学科建设的体系化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才能够化繁为简,构建全息化知识体系。
以上5点也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根本目标。任何目标的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目标的完全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任重道远,贵在坚持与不断总结。
三、结语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人才塑造阶段。对于基础教育而言,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增强了公共教育的深度培养能力。
在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之路上,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需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同样需要加强。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将其本土化,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资源丰富的高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体系,开设丰富的免费网络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公众提供教育信息,是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全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的重要任务。
责编:罗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