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数学课数学课教学中情境创设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11230 浏览:460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情境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学;情境
2095-3089(2013)25-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既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使课堂更鲜活生动,使学生的能力更有效的提高。

1.巧设活动情境,事半功倍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把学生的学习当作一种“活动”,把“动手实践、自探索、合作交流”当作此“活动”的形式,并且体现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人。照此理念,许多数学概念、性质的学习都可置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如:在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环形跑道的实际问题时,让跑得一快一慢的两位学生到学校操场的环形跑道上同时出发,其余同学在跑道外观察,当他们第一次相遇时两位同学所跑的路程、时间各是怎样的关系。这样巧妙的结合生活实例组织教学,促进了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又能使学习学生从中主动地获得知识,不断地丰富其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与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品尝成功

教学中巧妙地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践、观察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尽快地建立实际生活情境与学生思维发展的联系,能较好地促使学生由旧的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转变。
2.1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求知欲学习兴趣是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和条件,枯燥沉闷的气氛与满堂灌的教法只能使学生趣味索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唤起求知欲的根本途径。教学中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由旧引新,由浅入深,层层铺垫、层层设疑,为学生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让学生把他的年龄乘2,再加上10后的数告诉大家,老师便会准确地知道你现在的年龄。通过对几位同学的验证都很准确,于是大家很好奇,这时老师告诉学生“欲知为什么,请大家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样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2创设探索情境,提高能力新课标指出:应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对数学理解方式的差异,应该鼓励,而不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按同一个模式去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放手追求思维的“多样化”和“合理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不断完善中,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到探索中去,也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生活中的数学》一节的教学中,先用一个长方形框框出日历表中任意三个数,让学生说出这三个数的特点,若用n表示中间的一个数,那么另两个数怎么表示?则有n-1,n+1,或n-7,n+7,再换一个“十”字框框出日历表中的五个数,让学生探索出这五个数的关系。这样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经历探索过程,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
2.3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兴趣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头,让数学走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用字母表示数》时,先出示学生熟知的一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三只……;问:n只青蛙多少张嘴,多少只眼睛多少条腿,扑通几声跳下水?”学生被这个有趣的问题吸引,以“趣”引“思”,使之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在揭示课题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同时使数学课在生活中得到延续和拓展,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会更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2.4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效率提问语言精练,指向明确。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把本节课的最关键的问题首先摆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求证的学习状态。于是学生就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把数学知识方法贯彻到每一次探索活动中去,使学生在“观察、联想、类比、归纳、猜想和证明”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中,可先复习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多少,你能用图像把它的解表示出来吗?你发现了什么?从而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了一次函数图像的形状,图像上的点的坐标所表示的是什么,如果把题变形说图像经过哪两点求函数的解析式就相当于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的两的解求这个二元一次方程,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实际就是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从而这一方法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反映出更高层次的思维水平。擦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

3.创设课堂教学环境,激发热情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教育功能已成为时展赋予教师的基本要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如多媒体已经进入中学课堂,成为教师教学不可缺的得力助手。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将源于: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抽象的几何概念的形象化、具体化在传统几何教学中的教具中无法体现。而多媒体可以使几何图形变得直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比如用几何画板演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使直线转动,并动态的显示圆的半径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学生很直观地看到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很容易得出直线与圆相离的条件,直线与圆相交的条件,相切的条件。如讲述证明题时,可以展示学生的答案,从而可以一起找出它们中的不足,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这样渲染气氛、创造意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关爱学生,及时鼓励。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接纳学生的新观点,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尽情绽放。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总之,数学课教学中,恰当巧妙地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