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后行“三思”而后行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5510 浏览:200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复习的基础,一轮复习的效果,决定着高考复习的成败.为了能更好地做好一轮复习,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始终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如何回归课本? 如何提高课堂的效度?学生个体的差异如何对待?下面撷取一部分观点和做法,与您进行探讨.

一、思课本的回归

如何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把过去的知识简单地重复,而要清晰地把握教学知识的结构,引导学生体验重要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清知识的主线,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在平日教学中,一来利用导学案、作业和检测题为抓手;二来避免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为了做题而做题.
案例1 函数y=Asin(ωx+φ)+h的性质
先让学生在学案上默写了正弦函数y=sinx的图像和性质(一人板演),然后同桌互评纠错.一来巩固上节课内容,二来为本节课复合型三角函数的研究做好铺垫. 接着给出例题:已知函数f(x)=2sin2x-π6,求:
(1)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
(2)函数f(x)的最大值及相应的x的取值集合;
(3)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
(4)函数f(x)在[0,π]内的对称轴方程;
(5)函数f(x)在0,5π12上的最值;
(6)使不等式f(x)≥1成立的x的取值集合;
通过这样一道例题,把三角函数各部分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整体性的“认知框架”,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
解答第(5)小问时,有些学生用我预想的化归方式;有些学生用(3)问的结论,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函数值域;还有的学生通过画出的图像求f(x)=2sin2x-π6的值域,我都没有急于给予否定,而是展示这三种不同做法,由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发现划归的方法求解问题更简洁,于是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求函数y=Asin(ωx+φ)+h的性质的通法.在例题讲解完后选了三道小题作为学生的练习,落实其对知识的掌握.
高三第一轮复习需要不断强化和更新旧知识,需要不断造就思维落差,才可能获得新智能.

二、思课堂的效度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从学生内心走出来的东西才能真正走到学生的心中去”. 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话语权,在给出问题后不急于解答,而给充分时间让学生思考,倾听学生的想法,在学生充分思考、互动交流的基础上,通过点拨、引导,让学生完善思维认识,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解决“听得懂,不会做”的问题.
案例2 函数y=Asin(ωx+φ)+h的图像
这节课设计了两个主题,一是会将函数y=Asin(ωx+φ)+h进行数与形的互化,二是会进行函数y=sinx到y=Asin(ωx+φ)+h的图像变换.对于主题一,首先让学生用五点法画出f(x)=2sin2x-π6的图像,并说明作图时首先应确定ωx+φ,即先使ωx+φ等于0,π2,π,3π2,2π,然后求出x的值.在学生弄清楚了ωx+φ与x的相互关系后,擦去除坐标系以外的所有信息,请学生根据图像自己添加信息来确定表达式.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最后到黑板进行全班展示.学生从独立思考到相互交流,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仅解决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而且起到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各层次学生均有收获.
课堂教学,应坚定不移地秉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样的课堂,看似在知识、技能传授的密度方面减小了,实际是加大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实践中把双基“落实” 到学生身上,增强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在学生思维活跃过程中,往往会擦出新的火花,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一个概念或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重复.可是如果问题情境过于单一,势必造成思维定式,束缚了思维的发展.而多角度、多层次的变式问题可以为数学学习提供认知台阶,是对知识从模仿到创新的.变式教学能通过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有效地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变式教学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在教学中,结合典型例题,着意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拓展.

三、思个体的差异

在复习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是举足轻重的.面对一年枯燥的生活,承受着内外巨大的压力,学生的信心和毅力尤为可贵和重要. 教师的表扬和激励若能贯穿复习始终,从点滴处捕捉闪光点,对他们在复习中反映出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必能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如表扬近阶段成绩有进步的学生,表扬来办公室问问题的学生,表扬在课堂上灵光突现的学生等等.教师几秒钟的一句话或许会伴随学生的一生.
分析班级中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情况,一轮复习中我们的辅导重点放在优生中的数学薄弱生和学困生上,施行了导师制.以我所教班级为例,两个班共有薄弱生6人,学困生12人.鉴于这两类学生基础的不同,以及课余时间的有限,我采取“1-6-12-1”的辅导方法:每名薄弱生负责帮扶两名学困生.每周我会与薄弱生和学困生各进行一次对接,薄弱生与学困生的对接则在学习中每一天.在给薄弱生辅导完,我会给他们提出要求,指导他们对所负责的学困生进行帮扶,每周我会找一个时间对学困生进行测试,看他们是否达到了设定的目标.这样的帮扶措施,既让学困生通过对别人的辅导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困生在日常学习中有了随时可以请教的对象,可谓一举两得. 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