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新闻,论媒介融合背景下基层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4858 浏览:107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媒介的融合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了传媒自身的生态链条,使媒介内容传播与传播技术粘合度增加,这样对基层新闻人才就有了新的要求,针对这种变化与要求,当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也应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与对策,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培养出合乎时代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
关键词:媒介融合 基层新闻传播人才 培养对策
互联网技术的进展,加速了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使人们的工作、生活与传媒的联系更加紧密,如今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与能源一样的重要资源。不仅如此,信息传播逐步由专业化走向普及化,一般的基层组织甚至一些个体经营者也可以申请建立自己的网站及其它自媒体。另一方面,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两个文明建设的进展,我国基层的传媒需求不断增加,如居民社区、企业、农村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传媒,这些基层传媒需要高校新闻专业为其培养运用型人才。因此,面向基层组织培养新闻传播类运用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方向。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基层新闻人才需求变化

媒介的融合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了传媒自身的生态链条,使媒介内容传播与传播技术粘合度增加。基层组织原有的广播、报刊、电视等单个媒介形态逐步融合到网络,媒介的壁垒逐渐消失了,于是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知识结构由专业化转向立体化。过去传统大众传媒占据主导地位,传媒机构所需新闻人才的知识结构呈现专业化的特点,即传统新闻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以纸媒采编为主、广播电视新闻学以广播电视采编制作为主,知识结构以新闻传播专业论述知识、采访写作知识、编辑常识等基本专业知识为主体,且媒介特点突出。但是在媒介融合时代,媒介泛化,每一个个体或终端都可能成为传者,基层组织无论是规模大的组织还是规模小的单位,大都有一个自己的网站,有的组织还有内部的报刊、广播等媒体,这些媒介信息最终都在网站上显示出来,因此,各基层组织内部有限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必须是既具备各种媒体采写编知识,而且还掌握一定数字技术,有跨媒体、跨学科知识的立体结构的新型人才。
(二)人才能力结构由单一化转向全媒体化。媒介融合并不是传统媒介的消失,只是介质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报刊书籍等媒体由单一的纸质形态,进展为既保留原纸形态又有电子报纸杂志和书籍的新形态。因此,在融合媒介背景下,基层组织所需要的新闻传播类人才,还必须具备跨媒体采写编的能力,全流程、一体化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既有一定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有较好的使用录音、摄影、摄像设备录制拍摄较高质量音频、画面和视频,并编辑这些音频、画面和视频的能力。因此,媒介融合时代,基层所需新闻传播人才的往往是一个“多面手”,能力结构呈现全媒体化的趋向。
(三)人才非智力因素显性化。一个基层组织的新闻传播工作者往往兼有多项职责,不仅要做好新闻信息的对内对外传播,还兼有办公室的秘书事务,危机公关等多项事务。上传下达、内联外引的工作性质,要求工作者既熟悉新闻传播业务,又具备一定的行业常识或专识;既要在内处理好上下级、中高低层联系,还要与各种上级领导机关、相关业务部门和大众传媒建立广泛的联系;既要做好日常宣传工作,还要能够危机公关。这些复杂的事务处理要求基层新闻传播人才具备良好的非智力条件,这些非智力因素,需要高校开设一定的专门课程,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开展一些专业化训练,以胜任将来的基层工作。

二、当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积极应对的措施与不足

新闻传播类专业最近十年得到迅速进展,不仅部属院校设立专门院系,而且地方院校也开设相关专业班。最近几年为了进一步适应时代需求,有的院校开设了大众传播和摄影摄像专业。随着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增加,各高校对新闻传播类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探讨也在进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探讨:
(一)新闻传播课程设置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探讨,如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倪万、许维江、唐子恒主持的“数字化时代的新闻传播类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系统探讨”等;
(二)新闻传播类专业论述教学与实践结合探讨,如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实验实践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探讨”,华中科技大学“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实践教学革新方式探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与管理探讨”,中南民族大学“新闻论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系统化训练探讨”,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复合型方式探讨”,三峡大学“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运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探讨与实践”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类专业多维度实践教学方式探讨”等相关探讨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三)新闻传播类专业跨学科教学探讨,如华中科技大学“革新导向、文工交叉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探讨及实践”。
但上述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探讨与基层经济社会进展需求的运用型新闻人才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尤其是面向基层的企业新闻传播和企业文化传播、城市社区新闻传播、乡镇村新闻传播等方面没有涉及。

三、融合媒介背景下基层新闻传播类运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面向基层组织培养新型新闻传播类运用人才,地方高校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地方高校可以立地经济社会进展实情,增强专业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特点性,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在面向基层组织培养新型新闻传播类运用人才的过程中,各地方高校新闻专业教学要立足地区实际,尤其要考虑学生将来更多到基层工作的具体情况,转变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思路和目标,优化课程系统,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实践教学。具体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拓宽新闻传播专业培养思路

近年来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进展迅速,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学校,也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独立学院,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有新闻传播类专业。所有新闻传播院系的人才培养思路和目标的表述大同小异:培养具备新闻传播基本论述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以事报刊、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节目制作与管理的人员;培养以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员;培养网络和新媒体需要的栏目策划与编辑人员。人才就业去向也主要面向各级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音像出版、文艺团体及其他单位。这样的思路和目标既没有各自特点,也没有区分人才层次,都顺着培养专业新闻人才的思路,以专业新闻机构就业为目标。且不说专业新闻机构容纳不下这么多人才(全国具有新闻以业资格的人员总共20万左右,而目前全国新闻传播专业在校生就有10之多),即使如此,也要考虑广大基层组织日益增加的新闻传播人才需求,拓宽就业出口。因此,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应该适应基层社会、经济、生活进展需求,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新闻学基本论述和现代传媒的全面知识和技能,以及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面向基层组织培养一批有志于基层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型人才。
1

基于这样的新思路,高校面向基层组织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理念也应相应更新,即要体现以尊重个性的人才培养规格为依归,以大传媒全流程的课程教学为平台,以现代教育科学为手段的“革新、实用”理念;在教育与教学中坚持“三并重一结合”,即人文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并重,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新闻传播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校外实践结合。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强化人文科学通识和专业修读方向教育,增加基层新闻传播实务选修方向,强化学生革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未来进展潜力。

(二)建立动态的课程系统

目前,我国高校新闻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大多以新闻专业领域的分工来划分课程系统,课程设置基本照搬著名新闻传播院系。这种传统课程系统由于媒介壁垒分明,专业划分过细,很难适应媒体融合的走势。因此,基于基层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需要突破传统的专业课程系统,体现媒介融合的实际需要,体现基层组织新闻信息传播工作的实际需要,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有利于培养基层所需要的新闻信息传播“多面手”。
首先要建立动态的专业课程系统,即先按专业类别设置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素质类、新闻类、传播类、革新类课程等;再将每类别细分成基础性课程和动态性课程。其中基础性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具有“奠基性”作用,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新闻史、新闻采访写作学、新闻评论等,即使是这样的基础课程,也应该根据融合媒介背景下新闻实务的变化和基层新闻信息传播工作的实际,适时主动调整。比如传统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将新闻业务里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分开设立的课程系统,客观上造成了学校教育与新闻实践活动的脱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新闻的采编、写作、评论只是连接新闻业务各个环节的桥梁和纽带,它们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在融合媒介背景下采写编评已是一个互动的流程,应该在对这些课程进行融会贯通,建立较为系统、科学的新闻实务通论模块课程。
动态性课程具有开放性、现实性、前沿性的特点,包括专业方向课程和技能实践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如新媒体方向、广播电视方向、企业传播方向等,技能实践课程包括报纸采编制作、电子杂志制作、电视节目制作、网站开发制作等技能模块,这两类课程往往可以分设若干贴近现实需要、体现学校和地方特点的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是新闻专业基础课程的延伸,具有“延展性”作用。
按类设置专业课程既能保证课程模块的相对稳定性,也有利于经验累积和学科进展;分设基础性课程和动态性课程,能将快速进展的业界实践成果及时充实到课程系统之中,充分体现新闻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时代要求,满足各个层面和组织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按照模块设置的动态课程系统,初步形成了培养“多面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养成基本专业新闻素养、熟悉多种媒介操作技能,以而更灵活地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基层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

(三)构建融合性实践教学平台

新闻传播专业是实践性强的专业,技术主义主导的当下社会,进一步强化了该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结合媒介形态变化进行重构和再造,要突破传统的专业局限,以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观调整或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构建教学实融合性的新平台。该平台突破了传统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上的实验、实习平台,是融合了日常教学平台建设在内的多种专业功能、多种使用目标、多种媒体模拟训练的融合性教学平台。其融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论述教学、实验、实习的融合,采、写、编、制作全流程的融合,以及多种媒体技术平台的融合。这种融合性具体落实在每一门课程中就体现为,将每门课程教学划分为知识学习和实践两个模块,各个课程作为一个单元最终构建成为融合性教学系统,各个单元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流程的衔接。这种多功能、跨媒体、可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是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教育的基础性实验设施,能让更多的新闻实务课程的教学,在仿真或真实的媒体环境中进行,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而且这种实践教学平台应该是开放式的,可以与主流新闻机构和前沿科技企业携手共建,将前沿技术、能力要求等引入教学,建设成为具有媒介融合功能的数字化学生媒体实习平台,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模拟职场团队按周期运作,全流程体验新闻实务职业岗位工作。这种实践教学平台有利于学生在迅速、直观地掌握相关技能的同时增加社会竞争与合作能力,有助于新闻人才培养的策略教学论文既合乎高校教学规律又合乎媒体的生产规律。
融合性实践教学平台还有助于高校培养基层新闻传播人才。比如让学生承担校内的信息传播沟通工作,将校内新闻传播资源整合为可供学生学与做的“传媒集团”;立地资源建立实训基地,选择社区、企业和农村等典型基地建立实践教学网络。
面向基层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的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最终目的是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朝着更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基层的方向进展。面向地方基层教学,可以让地方院校立地及时反馈人才信息,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提高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2009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探讨立项《面向基层的新闻传播类运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探讨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331)]
陈洪友,男,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博士。探讨方向:新闻传播。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