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作文,让“起点”与“落点”有效对接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6038 浏览:163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是学生习作启航之时,此阶段习作教学的成败直接联系到学生有无良好的习作兴趣、习作习惯和习作质量。《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3~4年级)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显著错误的词句。但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不足依旧颇多,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严重的厌写心理,致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如人意。我根据学段特点,以“基于文本,激发兴趣”、“捕捉素材,拓宽空间”、“丰富主体,互动评改”、“赏识成果,助推落点”四方面提出有效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习作教学第二学段有效性对策
“习作,又是习作!又要写作文了,唉!”
“老师,要不要写作文?”
每当教完一个单元或做独立作业时,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长期以来学生作文都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和严重的厌写心理,视它为学习中的“拦路虎”、“绊脚石”。可是要问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是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怕也得把它学好啊!作为教师的我们为此煞费苦心。我们怎么能让孩子输在起点上呢?那么如何切实提高第二学段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起点”和“落点”的有效对接?下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个人在作文教学中的四点对策。

一、基于文本,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学段的学生已开始大量阅读,在精彩的故事中,在优美的诗歌中,在默契的对话中,能不断激发学生习作的。鉴于新课程中那些语言优美,情节生动的内容,我们不妨以文本开始,做好文章。

1.在点化文理处写话激趣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几近尾声,基于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作者对蝙蝠的夜间飞行原理和雷达工作原理的介绍近似白描。由此,学生对于“仿生学”这一板块拓展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于是管理论文,我安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写话:“有一天晚上,蝙蝠飞出来找吃的。突然,它发现有个大家伙——飞机在空中飞翔,它就好奇地问飞机,你怎么也能在夜里安全飞行?飞机自豪地说是雷达帮的忙。于是蝙蝠决定去拜访雷达。见面时,它们俩会说些什么呢?”可以想见,孩子们在这种极富情趣和幻想空间的写话环境中该有怎样强烈的思维冲动。同时,这样的写话也渗透了“仿生学”的知识内涵,复现了雷达的工作原理,这样的叙述已经不单单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更是孩子对“蝙蝠和雷达”内在联系的自觉融通,对文理的自觉点化。

2.在句段仿写中激趣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儿童模仿前人,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和段落适合于学生的模仿。
(1)句式仿写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背诵,再进行仿写。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学《荷花》时正是桃红柳绿时,校园、公园中的桃花、樱花、木兰花都是孩子们仿写的资源。教学时,让学生仿照课文描写“荷花开放的不同姿态”的语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一写身边的景物。再结合本单元的习作安排 ——写家乡的景物,先行规范学生的语言,积累习作的素材。
再如《爬天都峰》中:“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学生说这个句子除爬山可用外,还可用在玩游乐项目上。《槐乡的孩子》中:“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阅读感悟后,学生认为在描写跳绳、踢毽子等活动时都可以进行仿写、运用。
抓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精讲,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仿造、改造和创造,以而使学生获取语言积累和写作策略,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但可以逐步渗透,培养学生一种意识,久而久之,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学生作文畏难情绪也会减弱。
(2)段落仿写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习作,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段的仿写,提高写作能力。这样把作文训练与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化了课文理解,也使习作训练落到了实处。
围绕重点句把一个意思写具体是三年级训练的重点。《翠鸟》中:“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里用静态描写的策略突出翠鸟“颜色非常鲜艳”,描写非常形象逼真、条理清楚,可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读写结合的片断训练。
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揣摩其写作特点:①用重点词“鲜艳”概括了翠鸟的特点,引出下文;②运用比喻的修辞;③按以下到下的顺序描写。由于找准了模仿的点,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如“鹦鹉的颜色非常鲜艳。”“礼花的颜色非常鲜艳。”
这些典型的段落,是读中仿写的最好范例。此外还可以根据表达方式、表达顺序、文章题目、选材内容等方面进行仿写。这样的读中仿写训练可以推动学生学习的迁移,培养读写的能力,为高年级的习作进展奠定了基础。

3.在造境言说中写话激趣

“造境”即对文本情境进行类比、补充和再造,创生出一个新的言语情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对于形象的刻画上留有余地,这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广阔空间。抓住这个特点,设计写话练习,充实文本,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课文中女娲找五彩石部分中对于最后一块纯青石的寻找,只写到了“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故事中没有写女娲是怎样经历千辛万苦找到纯青石的。于是,我提供了一个想象的话题:女娲不分昼夜地找纯青石,她还会到哪里去找呢?她还会经历哪些磨难呢?并设计了这样的练写环节:“女娲找啊找啊,她__________,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其中有一位学生写:“女娲到过很多地方,饿了她吃树上的野果,渴了去小溪边喝水,困了也不睡觉,手都磨出了血痕,脚磨出了血泡。翻过了一座座大山,趟过了一条条小河,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学生在想象写话中,乐于表达,思维开阔,而且情真意切,孩子们也在写话练习中释放了自己的心灵。
1

二、捕捉素材,拓宽学生写话的空间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症结在于腹中空空,无内容可写,怎样转变这种艰难处境呢?那就得学会捕捉素材,厚积薄发,解决无内容可写的不足。通过长期的尝试和探讨,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以以下几方面去拓宽素材。

1.以书本中积累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精神粮食,是知识宝库。广泛阅读是构筑学生写作的阶梯。课文佳段,唐诗宋词,好词佳句等等的积累,都会给学生的作文注入新的生命力。我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背诵课文佳段,唐诗宋词,好词佳句等等,并定期进行背诵比赛。平时我也让学生在看课外书时,边看边画,找找书中写得好的句子,用得好的词语,作为以后自己写作的素材。

2.以课堂中捕捉素材

新课程提倡学科综合性,作文教学就可以利用不同学科去积累素材。其实不同学科的课堂是各具特点的,只要你稍加留意,课堂中的美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如果我们加以引导,都能作为孩子们的写作素材。比如,以音乐课上,捕捉孩子们那展开想象翅膀,尽情飞翔的情景;以体育课中,捕捉孩子们那忘我玩耍的场面;以美术课里,捕捉孩子们忙碌涂画的身影,和一幅幅精心制作的作品;在品德课上捕捉孩子们经过激烈讨论,撞击出的一团团思维火花;在科学课上捕捉孩子们的一个个制作、一个个小发论文网明、一次次观察发现中获得的习作材料。这些都是在语文课上想做而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经过亲身体验,都能让学生在满怀中快乐习作。

3.以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只有让学生不断以生活中吸取营养,作文才能意蕴常新。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如观察人物,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衣着打扮、神态和言谈举止进行观察,去感受他们的内心活动等。如观察植物,则可以通过视觉了解它们的形状、颜色、姿势等,也可以通过嗅觉去闻一闻,味觉去尝一尝,触觉去摸一摸。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及时捕捉感兴趣的生活现象作为习作的材料。如碰到大雾天气,我就会及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经过引导,一篇习作就顺利完成了。在如打雷下雨或刮风下雪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最好奇的,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往外张望,这都是习作指导的好时机。另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谈谈感受,写写感受。如春游、秋游、运动会、打针、体检等等。

三、丰富主体,展开互动批改的双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讨者。因此,习作评改的方式也应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评改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多种反馈对自己的文章作出较为正确审视。苏轼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确,在学生习作评改时,由于习作出自自己之手,一些不足之处不容易被发现。而让学生互评互改,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在作文的批改中,我采用互动的方式,主要采用:自评、互评、自查、范文点评、家长评、师总评。
1.自评
我要求学生自己先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改出五处不足(不包括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可以奖励一颗作文星。
2.互评
互评有以下要求:①认真阅读全文,注意圈点出错别字、病句及标点运用不当之处。②再读一遍,按照量化标准评改文章内容,找出优缺点,可写出眉批、旁批、尾批。③写出总的评语(评语力求客观公正,指出缺点不能用刺伤性语言点评,用词尽量准确,指出缺点要具体、不能笼统给人以模棱两可之感。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尽可能提出修改意见或倡议。)④依据量化标准,逐项打分,并打出总分。⑤标明评改者姓名日期。以学生的评改中,我发现:有的评语以情动人,比如“情到深处文字自然流露,读了你这段话,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想念。”有的评语充满真诚的鼓励,比如“这次作文的语言比上一篇流畅多了,真的不错,加油!”看着这些评语,不但学生觉得愉快,我也得到了一种收获的自豪感。
3.自查
改完后将作文交换回来,认真看同学的评语,比较一下原稿和初稿,修改后的作文有了哪些显著的进步。

4.范文点评

小组推选公认好的文章,在讲台上朗读该文并阐述评改意见及得分。再让别组的同学议论评语是否恰当、中肯,得分是否合理。教师随机点评,肯定小组意见,抓住文章及评改意见的优缺点进行评议,鼓励学生用真情实感写作,写作要大胆进行想象和革新。
5.家长评
我们发动家长来当“老师”,给每篇学生作文作点评、写感想。由于是孩子同学的文章,老师要求家长点评以肯定和鼓励为主,于是,他们就发现了别的孩子的优点,也慢慢知道了自己孩子的不足,天长日久,家长们对孩子们的写作也日益重视,家校互动,激发了孩子写作的兴趣。
6.师总评
教师将学生作文收回,全部浏览一遍,并将学生评改中的不足之处补充指出,最后写出教师的评语。
总之,通过互动评改,孩子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快乐中接受意见,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批改能力,学生的灵气得以充分的展现,也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这样,写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游戏,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享受。

四、赏识成果,助推学生成功的“落点”

每个人在付出了努力之后,总希望得到别人肯定和赏识。学生写作也是一样的。他们特别期待老师给予的赏识和鼓励。在写作的“起点”上,要求不能过高,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因此,我主要以扶为主,批改是尽量在作文中寻找闪光点,然后加分。我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尝到写作的快乐。
例如,我班有位学,一开始作文能力很差。我加强了对他的个别辅导,在他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作文渐有起色。一次作文,他写了《老天爷哭了》,作文中写到:“老天爷,你怎么哭了,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学习不好被妈妈骂了,才那么伤心难过呢?”这是他有感而发的话。我在他的作文上打了大大的五个五角星,并把作文打出来读给全班同学听,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同学们都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眼光。以那以后,他写作文总是很投入,语句通顺了,内容具体了,作文能力得到了相应的进展。
学生的优秀作文我都会把它们打印出来,插入漂亮的图片,一份留在学习园地上,一份让学生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作为一个喜报。作文被公布在学习园地上的学生都能获得额外的红苹果章,贴在雏鹰争章栏里。
此外,我还将一些优秀的作文发到报社,或学校的校报处。去年《一次接力赛》、《秋游香炉峰》、《读书是一种享受》在《绍兴晚报》上发表。这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赏识,犹如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出艳丽的花朵。在学生看似“丰厚的奖励”,真诚地激励学生写作,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
总之,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事,而是要长期的、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此我们要以作文“起点”上就切实抓好习作教学,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不让学生在作文的“起点”上就望而却步。“宝剑锋以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只要我们本着“以生为本”的观念,积极实践,不断革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必将能有效对接学生写作体验中一次次成功的“落点”。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7.
[3] 汪潮.《语文教学专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4] 冯发柱. 作文起步教学的一些做法,《小学语文》,2007.6.
[5] 陈曦. “变化”习作教学设计,《语文教学通讯》,2007.9.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华维文澜小学;浙江省上虞市上浦镇小学)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