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中学美术教学中欣赏要求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20594 浏览:93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是中学美术欣赏课中的重要内容。对这一部分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的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之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这既是中学美术教学的教学目的,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在学生学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一、 独特的

是个奇妙的世界,站在人体绘画或雕塑面前,许多人会因为它们的不遮不掩而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感觉“说不出”不仅是因为说不清,更主要的是因为这感觉里有“我”。当学生直面人体的时候,有羞涩、好奇,还有一种因感觉到了“我”而产生的一种莫名其妙的“难堪”。
在欣赏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用四年时间完成的《西斯庭天顶画》时,教师结合圣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这幅巨作以表现人体为主,分为《上帝分光明》《创造日月和动植物》《创造水和天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等9个主题画面。在作品中,米开朗基罗以他非凡的人体造型艺术能力,描绘了的上帝如何造出了的人与万物。然而,画面所具有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却几乎让人惊呼:是人创造了上帝和世界!米开朗基罗用他的作品震撼了西方乃至整个世界。试想,假如当时米开朗基罗在创作这幅作品时,让所有被描绘的人都穿上衣服,恐怕就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轰动了。的独特性,能产生独特艺术魅力的原因,正在于它的,在于它“强迫”观者直接面对它的“肉体”,在于这种“直接面对”所带给人心灵和思想的震撼与启迪。然而,更重要的是,它让观者感觉到了其他任何一种艺术都不能让人感觉到的人性的亲和力。

二、唯美的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的是西方各国引以为母体的艺术。从古希腊人体雕塑那完美的造型、端庄的表情和优美典雅的动态刻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希腊完美和崇高的表现形式、“静穆的伟大”的风格,演化成了后世难以企及的古希腊艺术巅峰。

三、张扬的政治意识

政治,是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以后的一种阶级及其利益的产物。当人类有了群体利益的意识,当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而产生冲动、热情、决心,从而形成坚定的意志、坚持的毅力,并以此去努力、去奋斗,而且在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时候,政治就会焕发出最斑斓的光彩。西方许多艺术家用人体画表现他们对政治的这种认识和理解。
德拉克洛瓦是19世纪法国的一位浪漫主义画家。他32岁那年,法国正发生“七月革命”事件,有史料记载,德拉克洛瓦目睹了一场悲壮激烈的巷战。圣德克区的莱辛姑娘一马当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为把这面旗帜插在巴黎圣母院的一座桥顶上,最后倒在血泊中。“七月革命”过后不到一年,德拉克洛瓦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一幅题为《自由引导人民》的油画作品。这幅作品最为引人注意的,是对一个象征自由的女性形象的刻画。她被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的一个三角形上端。她头戴红色费里吉亚帽,左手紧握着一杆长,右手高举三色旗,在向右转过头来号召市民去参加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位女性形象被称为“自由女神”。她上身,露出两个丰满的。这个女性形象为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政治主张作了最生动的诠释。她成了一百多年来资产阶级经典的政治形象。当然,这幅画也因此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此外源于:www.618jyw.com
,在西方史上,我们还可以看到罗丹的《思想者》,达利的《内战的预兆》这样的作品,它们都表现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敏锐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关于艺术家与政治的关系,毕加索曾经说:“你以为艺术家是什么,一个低能儿?如果他是一个画家,那他就只有一双眼睛;如果他是音乐家,就只有一对耳朵;一个诗人,就只有一具心琴——不,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转引自朱伯雄:《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第894页)这话真可以启发和告诉那些想成为艺术家的人,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当然,也让那些想了解艺术、想了解艺术家的人知道,许多艺术作品之所以魅力不衰,恰恰是因为它们拥有深刻的历史政治内涵,这一切,是与艺术家的政治素质分不开的。

四、悲哀的僧侣情结

人类发展史上有这么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没有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国家体制或一种政治思想能象宗教那样对人类产生那样大的影响。宗教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一点,我们在许多方面都可以感受到。宗教一直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据着稳定的地位。即便是在“黑暗的中世纪”后主张人性解放的文艺复兴时期,宗教仍以种种形式存在于绘画、雕塑、戏剧、音乐和建筑等艺术里。
在文艺复兴时代,僧侣情结难解似乎是艺术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越是著名的艺术家,这结越是结得紧,米开朗基罗是典型的一例。他在24岁那年,雕刻了一尊《哀悼基督》,因此一举成名。在这件作品中,圣母就像是人世间的一个普通母亲。对于儿子的死,她没有流露出太多悲痛的神情,她让死去的基督——她的儿子静静地躺在自己的膝上,似乎不忍心让他醒来再三遭罪。基督像个疲惫的年轻人,地、舒服地躺在自己母亲的怀里,似乎愿意就这么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地一睡不醒。在圣母衣袍层层皱褶的衬托下,基督年轻的肌肤光滑而滋润,越发显出其生命的可贵。在艺术家精巧构思下,坐着的圣母与躺在圣母膝上的基督构成一个稳定的金字塔形式,它将圣母悼子的感人情景永远凝固在世界上。

五、自我审视的拓展

,是人类对人性和人的性做最直观、最形象的自我审视的一种艺术形式。想当初,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们在石壁上画下的人体画像时,一定没有什么难堪和不好意思的感觉,因为他们所画的是和他们自身的形象相一致的。但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不穿衣服成了一种被唾弃的不文明行为。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从此用“文明”把自己的身体遮掩起来,带给了人们“羞耻”的概念。
然而,在艺术上,进入文明以后的东方和西方关于人的艺术却走了不同的两条路。中国的史前艺术中尽管也有许多精美的作品,但进入历史时期,中国艺术中的人大多穿上了衣服。“衣冠楚楚”不仅成了中国生活和艺术的方式,也成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特点之一。西方不然,不但在史前丰富的作品的基础上发展起了独特的,使其成为西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还使成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西方的长廊中徜徉,你会发现,我们人类如何在自己的身体上认识和发现了自我,又如何在自己的身体上不断否定自我而后超越了自我。
参考文献
陈醉.艺术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
李书崇.重新邂逅——东西方文化漫谈[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3]朱伯雄.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谭有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