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站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19853 浏览:857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人类的创造发明离不开想象,学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想象。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氛围、挖掘想象力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想象力 智力 创造力 营造氛围 挖掘
1672-1578(2012)10-0156-02
想象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智慧。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正如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撑起来!”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在他的《月球探险记》一书中曾设想人们坐着炮弹飞上月亮,他的幻想现在已成为现实。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月球上把一个特殊地区命名为“凡尔纳”。他写的科学幻想小说《海底两万里》,书中设想一种像鲸的潜水船——“鹦鹉螺号”。后来,美国的西门·雷诺,因受到“鹦鹉螺号”的启发,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潜水艇。人类的创造发明离不开想象,学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想象。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1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想象空间
学生在紧张严肃的课堂气氛中效果远远比不上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的学习效果。前者是被动学习,后者是主动学习。教师是课堂的总导演,可以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便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利用上课之前的两三分钟,让学生做些热身运动,活跃气氛,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课堂也就轻松、有趣了。有一次,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波浪线,问学生:“看到这条波浪线,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谓是多种多样、应有尽有:可口的方便面、起伏的高山、欢快的浪花、弯弯的山路、爬动的虫子、衣服上的拉链……真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是这么的丰富。正如鲁迅先生赞叹的:“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
2 充分挖掘教材,启发学生想象

2.1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

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地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从现在开始》时,针对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分别做大王时的三幅插图,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插图想象猫头鹰下令后大家怎样议论,袋鼠上任后大家怎样辛苦地练习跳跃,小猴子做大王后大家怎样欢呼雀跃;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根据课文插图,笔者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教室里孩子们的神态、心理活动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2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哲学家康德认为:“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世界。”汉字中表意字不少,了解字义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学习“歪”字时,笔者启发学生这样记忆:“不正就是歪。”通过一个阶段的示范,学生便能举一反三了。如:学“甜”,学生能联想到“舌头舔着甘蔗真甜”;学“梦”字,能想象到“林下晚上好做梦”……这种根据汉字特点合理联想的方法,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字义,又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2.3在词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一年级识字5时,笔者让学生朗读全文词串,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与这些词相关联的事物。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读完后,笔者问他们:“读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让人惊喜的是,每个孩子都能滔滔不绝地说。有的说,他仿佛在一个盛夏,躲在树下听着知了唱歌、闻着茉莉花的香味,美美地睡着觉。有的说,自己躲在家里,看着窗外倾盆大雨、刮着大风、打着雷、闪着电、轰隆隆……这样,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朗读中,在教师的点拨下,在词串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2.4在阅读教学中设置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思想活跃,对新奇刺激和新鲜事儿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究心的特点,精心设置恰当的情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合理运用感情与语言,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消除对阅读材料空间和时间的隔阂,更加直观简单地体会文章的意境,从而理解作者感受,也积累了表象,丰富了想象力。例如在《晏子使楚》的课文教学中,笔者布置了一个简单的场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就会自觉地通过想象力捕捉文字间的情感,比如楚王开始的奸诈和后来的尴尬,晏子的聪慧和爱国。例如,《游子吟》一诗的教学,笔者借助课件指导学生反复吟咏,边读边想象诗人准备外出前,看到慈母借着微弱的灯光为自己缝制衣服的情景,通过影像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使其体会到伟大的母爱,最后发出由衷的赞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课后练笔,描写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就不困难了。

2.5在说话、写话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作的原始动力,思维是由想象培养创新的再创过程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发展学生的想象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不拘形式,随时点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得到了拓展,学生才能开阔思维的空间,使思维的方式更加灵活,才能突破现有单向思维的定势,才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才会寻求问题的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达到创新的目的。在一次看图写话练习中,画面上是青蛙、池塘、荷叶,许多孩子都写了青蛙捉害虫,唯独有个孩子写道:“青蛙妈妈要生孩子了,青蛙爸爸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话!那是孩子的独特想象,充满亲情、温馨和童真。

2.6立足文本,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理解意境。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画面越清晰,形象越具体,对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就越深,比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到夺桥的“难”,红军的“勇”。在“抢时间”和“攻天险”的过程中,可启发想象:红军在白天一边赶路一边与阻击的敌人打仗,到了夜晚还得冒雨行路,饥饿、困乏,同时山路陡窄、路滑难走,伸手不见五指,是怎样的情景?英雄们拿着马刀,带着,冒着敌人密集的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又是怎样的情景?通过这些想象,学生很容易从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想象训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产生、发展。

2.7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加以加工、组合;再引导学生或延伸故事情节,或补充课文内容,或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快他们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不少课文的结尾没有把事情的结果明确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文结尾的空白。例如,教学《凡卡》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凡卡满怀希望把信寄出后,做了一个美梦。是什么美梦?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呢?要是凡卡不写错地址,爷爷收到信后将会怎样?又如《穷人》一文,文章结尾写渔夫叫桑娜快去抱回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妻子桑娜却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这是为什么?当桑娜告诉他孩子已经抱回来时,他会有什么表情?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渔夫一家今后的日子将怎么过?渔夫能否把西蒙的两个孩子养大成人呢?
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能够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联系学生生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内外教学活动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够展开畅想的翅膀,腾飞在创新的天空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