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培养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猜想、验证、拓展能力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27567 浏览:1225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猜想、验证、拓展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旨在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让学生真正爱数学、学数学、做数学。
关键词:猜想能力 小学数学 学生能力
1672-1578(2012)10-0196-01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使数学教学者由传授知识的权威者的模式,转向引起学生学习的实践模式;注重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在思维和情感的自我体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将由学生过程中显性的决策者、主角,转变为学习过程中隐性的参与者、配角,从根本上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的功能。其核心,在于培养学习者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去研究相关资料,用自己的心灵去理解其中的人、事、物,从而得出相关的令自己信服的结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知道《数学课程标准》重视让学生经历对几何图形性质的探索和证明的思想过程,让学生通过对几何图形的探索,对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猜想发现并加以证明。那么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怎样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1 猜想:创设研究氛围,提出研究问题
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寻找命题结论时,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建立在已有事实或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的推理(非逻辑的也叫拟真推理),一种直觉思维。数学方法论的倡导者波利亚非常强调猜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
《数学课程标准》中多处指出:通过操作、猜测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要在教学中借用猜想创设研究氛围,提出研究问题的确能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研究。
如:在教学“称次品”时,笔者先用多媒体把一个次品偏重用天平的图片呈现出来,再把两个物体称量的过程模拟出来,让学生得以轻松的领会,从而为下个过程作好前期的铺垫。判断出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推导称量次品的基本的计算方法。
2 验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问题的过程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必须都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学生必须积极主动,自始自终地参与认识的全过程,而学生的认识活动应当是一种探索性的具有发现或发明性质的活动,这种认识活动更注重的是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了猜想也就有了研究的问题,而猜想必须经过验证,也就是研究的过程,这是多种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618jyw.com
思维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科学制度、科学方法逐步形成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联想某些知识技能、经验中的有关信息,对整理的材料操作实践,大胆分析并不断变换角度、背景,重新审视、修正甚至否定。这种操作实践、联想、反复思辩,在自我否定与肯定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步找到问题的实质,最终得出合理结论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了研究问题的过程,不但使学生专心地学到新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称次品》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演示自己的操作,这堂课把研究的过程展开了,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知识的学习过程变成了问题的研究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对自己猜想的验证,大多是要通过动手操作。马芯兰老师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华盛顿的图书馆的墙壁上也贴着这样的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去做了,就理解了。”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对数学知识的验证过程,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丰富积累学生的思维经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 拓展:让数学问题接近学生的生活
研究性数学学习的过程,说到底,是一种学习策略方法的感受,体验、训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将未知变成己知,据己知推测未知是这种训练的自然要求和较多追求。因此,在课的终结阶段要尽可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激发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
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使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为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促其思维向广度、深度拓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让学生真正“爱数学、学数学、做数学”,使其完成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