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5074 浏览:168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我国文化水准的提高和基础教育阶段的种种变革,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特别是质量需求的迅速增长)同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之间产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继续实施过去的低质量、低标准、低效益的粗放型的教育发展方式已不符合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农村中小学经历了扩点---收缩---调整的改革,有利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实施“两基”,贯彻“两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农村学校布点分散,规模小,从而产生了教育资源难集中,师资难优化,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难开齐,办学条件难改善,教学质量难提高等诸多实际问题,更无从谈小学开设英语课和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需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中小学布局调整,应该不单纯是中小学的简单撤并,不单纯是教师的调减,而是通过调整,把农村中小学规模调大、条件调好、师资调优、质量调高,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到,农村中小学要开展素质教育,规模要发展,标准要提高,质量要上去,经费投入必须确保。要果断防止“调整就是减少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做法。本研究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地区教育集约化发展模式,确定在“两基”基本达标后教育投入的正确方向,优化配置并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提高资源投入和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因此,论文首先从农村教育的地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农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对中小学教育投入的影响等方面提出必须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布局调整。论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对安徽省霍邱县的中小学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布局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论文的第三部分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原则、模式做法等方面探索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策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筹措资金,牵涉到人事调整,因此,本研究在思想观念、科学猜测、规划、教育经费来源和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作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措施,此为第四部分。论文最后一部分结合实际,对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出思考。【关键词】:
【论文提纲】:一、导论8-21(一)选题的背景8-14(二)问题的提出14-16(三)文献综述16-17(四)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义17-20(五)概念界定和研究设计20-21二、农村中小学布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31(一)霍邱县县情及教育概况21-22(二)中小学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22-26(三)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紧迫性26-29(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9-31三、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原则与模式31-36(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及应考虑的因素31-32(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本原则32-34(三)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本模式34-36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策略36-56(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想观念37-39(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科学猜测与规划39-49(三)推行人事制度改革49-50(四)布局调整的资金来源50-56五、结束语56-58主要参考文献58-60后记6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