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探高中数学命题教学渗透微型学习实践探讨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30 点赞:33067 浏览:1485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渗透微型探究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意义建构能力,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命题教学;微型探究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因为数学命题反映了数学的重要规律与方法,是前人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凝练而成的,因此大多数数学命题都适合渗透微型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去经历、感受、探索和发现,从而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命题教学设计中渗透微型探究学习,浅谈自身的做法与体会,供参考.
创设新鲜、有趣等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最高昂的热情、最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探究中来. 在教学实践中,创设的情境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文化背景、数学故事或数学史及数学知识内部结构等实现.
案例1 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1课时)的引入
教师: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说:“现在给大家出道题目:1+2+3+…+100等于多少?”过了两分钟,正当大家在“1+2=3,3+3=6,4+6=10,…,”算得不亦乐乎时,高斯站起来回答说:“1+2+3+…+100=5050.” 教师问:“你是如何算出答案的?高斯回答说:“因为1+100=101;2+99=101;…50+51=101,所以101×50=5050.”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内部配对思想”.
教师:接着请大家求解以下问题:考查如图的一堆钢管,共5层,最上面一层钢管数为5,最下面一层钢管数为9,且下一层比上一层多一根,问一共有多少根钢管?如果你选择用高斯的方法,会出现什么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学生讨论结果:
学生1:若选用高斯法,如果所求的是奇数个数相加,则需要找出“中间数”.
学生2:可以在这堆钢管旁边倒放着同样一堆钢管,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层都是5+9=14根,共5层,所以钢管总数是=35根.
教师:我们把这样的配对方法称为“外部配对思想”,转化为数学书写格式为:
教师:以上两式相加,每个竖直框内的和相等且都等于14,从而解出S. 此法称为倒序相加法,请大家用此法推导等差数列求前n项和的公式.
以上公式推导的引入设计以高斯的故事(内部配对思想)及钢管问题(外部配对思想)作为情境,顺理成章地引出倒序相加法,属于发现式的引入方式. 学生被小故事中的“数”吸引的同时,又被钢管问题展示的“形”吸引,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如此的引入设计,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并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命题的生成与论证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开展微型探究学习在促进学生理解与认识命题的同时,也有助于形成技能. 因此,命题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重组并生成,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学习心理,以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命题的生成与证明,参与讨论,相互启发,从而掌握命题及该命题蕴涵的鲜活的思想方法.
案例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生成与证明.
教师提出学习的课题:已知任意角α,β的三角函数值,推导三组公式:
探究问题1:这三组公式是否有关系?从哪一组公式开始研究?有哪些思想方法?
探究问题2:在公式(1)中,和角公式应先推导哪一个?
探究问题3:接下来请各小组再结合向量的数量积这一工具,就和角的余弦公式的推导展开讨论,探求解决方法.
教师:请大家共同比较完成的小组展示的两种方法,并总结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公式推导过程中,都用到了建立坐标系(数形结合思想)、方程的思想、坐标法、向量法.
以上探究过程中,学生以三组公式为载体,要求学生自主分析并确定研究思路和方向,共同讨论和角的余弦公式的推导.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提高思维水平的同时,深刻领悟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数学的本质,从而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在命题的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在实际生活及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并在其中渗透微型探究,从而使学生灵活、巧妙地运用所学知识,极大地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灵活与敏捷的同时,发展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案例3 苏教版必修4《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习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探究问题如下:
问题1:在物理学中,雨水为什么会下落?
问题2:雨水从屋顶上流下的路程用哪些量表示出来?
问题3:通过什么思想方法可以找到时间与倾斜角α的关系式?
以上案例是以实际生活与物理知识为背景,结合了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的应用性问题,设计的引导性的探究问题,鼓励学生去探究,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思维方式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及科学发展的联系,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探究,如:函数知识用于解决手机话费问题;数列用于解决利率、分期付款等问题;线性规划用于解决材料或时间最优化问题等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体现了数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618jyw.com
学应用的重要性,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源于: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