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探究培养幼儿科学能力实践与深思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5805 浏览:182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幼儿 科学探究 自主性
0450-9889(2013)02A-009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科学探究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呢?笔者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一、探究过程中教师讲解少一些。幼儿操作多一些

传统科学教育一般采用“讲解演示一告知结果一反复训练—记住结果”的模式。这种接受式教学,迫使幼儿依赖教师,失去了自主性,同时也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斯宾说过:“应该引导幼儿自己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少些,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比如让幼儿玩“好玩的磁铁”这一活动,我为每位幼儿提供了一块磁铁。让幼儿运用手中的磁铁去发现它的奥秘。在玩磁铁过程中,有的孩子发现磁铁能吸住夹子,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回形针,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门上的锁,有的在相互玩磁铁的过程中,发现了两块磁铁能牢牢地吸在一起……
由上可见。给幼儿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和发现。

二、评价机制上鼓励多一些,限制少一些

幼儿的自我意识处于萌芽阶段,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多运用激励性语言,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行为。例如,“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一想”等鼓励性语言,能表明教师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这充分表明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可替代幼儿的探究,也不可直接控制,而应给予鼓励和引导;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对幼儿操作中的失败,不要马上纠正,而是要相信他们有能力认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在一次“物体的沉浮”教学中,我为幼儿准备了水、钉子、积木、塑料、橡皮泥、泡沫、铁皮、纸等材料,让孩子们操作。孩子们在探究时始终停留在“哪些物体是沉的”“哪些物体是浮起来的”这一知识层面。我进行鼓励:“谁能想办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618jyw.com
来,或者是让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呢?”孩子们开始了新的探究活动。有一个孩子把铁皮轻轻地放入水面,铁皮沉下去了;他又把铁皮变弯放入水中,还是沉下去了;最后他把铁皮做成了船,放入水中,终于浮起来;他又尝试着将铁钉放人船内,船还是浮着。还有的孩子把橡皮泥搓成细条放入水中,橡皮泥沉入水底;看到橡皮泥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做成了一个皮球,但它还是沉下去了;接着他把橡皮泥做成了小船,它终于能浮在水面上了,孩子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可见,幼儿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导”,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幼儿“想操作”“去操作”“会操作”,教师应成为幼儿自主探究的“促进者”,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究。

三、课堂互动上交流多一些,结论少一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活动。”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的交流讨论创造条件,使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巩固、加深和扩展自己已获得的经验。
在一次“物体的降落过程”实验中,我是这样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的:“在实验中,你发现哪些材料,哪些形态的物体降落得慢一些,哪些物体降落得快一些?”孩子们普遍认为,羽毛、自制降落伞、棉花团等降落得慢一些,明信片、画纸、木块降落得快一些。有一个孩子却说:“把画纸折成飞机后降落得要慢一些。”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把棉花团撕成小片可以降落得很慢。”我让他们来演示,演示的结果验证了他们的想法,这让幼儿很是兴奋。看到幼儿的兴趣这么浓,我借机提出问题:“我们今天的这些材料,哪些可以通过改变,让它变得比以前降落得快(或慢)些?”通过讨论和对讨论结果的一些演示,幼儿知道:把物体变得轻、薄可以减慢它的降落速度;让物体表面变大,也可以减慢它的降落速度。反之,则可以加快它的降落速度。这样的讨论,语言伴随动作同步进行,同伴间的交流、讨论有时是一种催化剂,在一次次的交流讨论中,孩子们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

四、探究方法上创新多一些,重复少一些

孩子的好奇心强,想象力也丰富,教师要重视幼儿科学活动中点点滴滴的想法和体会,因为其中或许就蕴涵着幼儿灵光一闪的智慧。如在一些实验的操作方法上,有时幼儿会想到一些更简便、更有效、更容易观察的实验操作方式。
记得一次让幼儿做种子发芽的实验,孩子们有的将种子插入泥土中,有的将种子放到水中,有的将种子扔进沙中,有的将种子藏到棉花里,有的将种子丢进石头堆里,方法多种多样。在观察期间,孩子们每天都去照看自己种植的种子,并做仔细的跟踪记录。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发现不光是种在泥土里的种子可以发芽,种在棉花、水和沙子里的种子也发芽了,只是没有种在泥土里的种子长得好,而种在石头堆里的种子没有发芽。由此幼儿总结出了: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水、空气、土壤,而且还要有适宜的温度。
可见,创新的探究方法对拓展幼儿思维有重要作用。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理想气候”,引导幼儿自由地思考、感受、尝试,并不断鼓励他们敢于创新、探索。教师不要对幼儿的异常举动一笑了之,或做贬低性的评价,扼杀他们的创造力,而应该引导他们敢于变换角度去思考、实践,从而保护他们的创新思维。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元化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科学知识,而且要让幼儿掌握学科学的方法。笔者以为,如果我们能把握好上述的“四多”与“四少”做法,就能让孩子们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增长智慧。
(责编 黎雪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