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33033 浏览:1550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旨在对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艺术教育思想展开研究。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在美育观念引进的过程中形成确立,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最主要的实践途径、作为美育最主要的落实方式,在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意义上受到关注。从传统的德性教育和近代以来日趋强化的工艺技能教育中独立出来,艺术教育在美育的意义上,获得了在现代教育结构中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的定位,并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落实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陷于危机、历经变革的现实基础上确立、发展,正是以改良人心、改造社会为目标。艺术教育在情感教育意义上的提升,突出地体现为发挥艺术教育对于情感、精神的作用,不仅具体地针对趣味的提升、嗜好的改良、精神的修养、情操的陶冶,不仅夸大|教学论文网|通过艺术教育的情感作用洗刷人心,改良国民性;而且从现代完整的教育理念出发,从现代人格知、情、意全面建构的教育理想出发确立艺术教育的意义、地位,规避“主知”教育的局限,由情感教育协调促进认知、道德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抗日救亡的历史境域中,艺术教育对于情感、精神的作用,在激发凝聚民族生命力、团结民众、激发斗争精神、凝聚战斗力的意义上,也得到关注阐发并推向实践。因此在总体上,以社会人生改造为目标,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形成了将艺术审美的非功利性与教育的功利目的相整合的思想内容,突出体现了由艺术审美无关利害的感性培育导向社会人生目标实现的功能化机制,体现了“无用之用”的理论内涵。正是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推动下,以学校教育为主、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实践取得发展。因此,把握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发展进程和理论内涵,总结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对于当前发展、落实人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发挥艺术教育对于人自由协调、全面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具体分五部分展开:第一章,描述、分析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首先,就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发生的背景而言,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图画、手工等在洋务学堂中用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工艺教学课程,逐渐转变为面向普遍国民的基础教育内容。在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中图画、手工等被确立为中小学堂中均应开设的课程,并在相关的学堂章程中提及图画等“感发”、“愉悦”的审美内涵。这一从兴办工艺学堂到“中小学均应开设图画手工课”的具体教育形态的历史变迁,与社会整体的现代化变革、教育理念的变革、艺术观念的变革相关。从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到甲午中日战争后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随着“中体西用”的限制被突破,器物层次的变革转向制度变革,洋务学堂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的教育理念,转向改良、维新思想家以培养现代国民为目的的教育主张。由于正如器物技术层次的学习与变革需要教育讲求实学、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政治制度的层次革故鼎新,建立新政体,则要求造就新国民。由此教育转向对国民整体的关注,转向对与现代化政体相关的国民整体素养的关注。在“以强敌为师”的思想导向下,中国开始学习日本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价值观从传统的求仕主义开始向国义转换。在向日本学习的过程中,大批艺术学子赴日留学,成为丰富中国艺术、传播现代艺术的先驱,成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实践的重要气力|教学论文范文|。同时,从日本转口输入的现代意义上“艺术”、“美术”等概念、以及直接向欧洲学习、引进的西方现代艺术作品、学术思想促成了艺术观念的变革转型。与此相关,1901年蔡元培在《哲学总论》中引进了“美育”的概念,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列为教育学中与德育、智育并列的独立学科,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对美育的价值与功用做出系统阐述,并在从1903年到1907年写下的一系列文章中系统研究了美育问题。正是在“美育”观念引进、阐释的过程中,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得以天生|教育论文网|、确立。正如王国维将艺术视为无利害性审美对象的典型,以为|教育论文网|“艺术之美”优于“自然之美”,夸大|教学论文网|艺术审美活动慰藉人生的意义,以艺术为“上流社会之宗教”,以作为人工创造之艺术美的“古雅”,为“美育普及之津梁”,并作有《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等具体探讨艺术教育内容的文章。王国维作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蔡元培之前系统阐述现代美育问题的第一位思想家,其对美育问题的系统阐述确立了艺术教育在培养“完全之人物”的现代教育结构中作为情感教育、作为美育的意义。第二,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在思想、体制、教学实践中的普遍确立与1912年美育被纳入“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密切相关。不仅《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大学令》对美育思想做出政策性说明,确立了艺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而且由美育、情感教育的意义出发,相关教学规则中都明确了艺术课程“修养美感,陶冶德性”的意义。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现代艺术教育思想为教育界、思想界普遍接受。艺术教育实践者积极结合艺术教学实践,阐释、实现艺术教育作为美感教育的意义,将现代艺术教育与新文化运动、与社会人生的改造相联系,同期不仅出版有艺术教育刊物、刊发了大量艺术教育文章、出版有艺术教育学的专著,而且成立了由艺术教师组成的、以鼓吹提倡艺术教育为宗旨的“中华美育会”。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普遍确立。第三,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不断总结和深化,而且在抗日救亡的紧迫局势中,艺术教育面向革命斗争的社会主题,一方面在理论上探讨艺术教育对救亡使命的承担,提出以艺术激发凝聚民族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在领导下,左翼美术教育运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创办发展等为革命服务的艺术教育活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第二章,分析、总结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现实基础和理论资源。首先,就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现实基础和目标设定而言,在社会变革的现实基础上,将社会的改造落实为国民的改造,艺术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情感的、美感的教育作用改造人,从而改造社会。这一现实基础上的目标设定,具体体现为艺术教育思想者就国民性的反思批判,提出以艺术教育改良人心的具体主张;在新文化运动倡扬科学、的理性精神之际,夸大|教学论文网|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将艺术与科学并举,夸大|教学论文网|以艺术“辅翼道德”;在救亡斗争中发挥艺术激发生命力、服务于革命斗争意义。第二,在思想资源上,对于西方现代美学、美育观念的引进,直接构成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天生|教育论文网|确立的理论基础、逻辑框架和核心命题,所形成的现代知识形态和思想内涵,使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区别于传统,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思想。(一)对于康德知、情、意三分的划分结构的引入,成为现代教育结构确立的理论基础,成为艺术教育地位确立的理论基础。(二)康德在“三分”体系中,以审美作为认知和意志的桥梁;席勒继续康德哲学思想,由人从自然状态经过审美状态达到自由状态阐释美育理论。这一以审美为认知与道德、自然与自由之津梁的逻辑框架,成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确立艺术教育与智育、德育等教育组成部分关系的理论依据,成为对艺术教育做功能定位的理论依据。(三)“无利害性”命题的引入,成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界定艺术教育性质的理论资源。(四)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中,对于西方哲学、美学思想资源的引进吸收,还包括对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哲学家思想的吸收。(五)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和文艺观,成为中国在革命教育中确立艺术教育思想、开展艺术教育实践的理论资源。同时,固有的艺术教育传统在变革、扬弃的过程中,其深层的结构、潜在的惯性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对西方美学、美育观念的吸收、改写的期待视野、潜在基础不仅与现实相关,更与传统相关。(一)对于以儒家礼乐教化为主的艺术教育传统,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加以扬弃、改造的是道德的教化内容和德性教育的整体模式,代之以情感、认知、相协调的现代人格的全面建构。(二)对于艺术教育传统的继续,主要在于对艺术教育传统中深层的作用机制、作用结构的继续,包括阐发礼乐教化中情感与道德的作用机制,在情感教育具有独立地位的条件|教育论文网|下论述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阐发道家、禅宗思想中具有审美经验意义的内容。第三章,论述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理论内容和理论特征。首先,关于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理论内容,着重从三个方面加以把握:(一)培养“完全之人物”的现代教育整体构架,是对传统德性教育的超越,也是对西方、以及中国近代以来偏重知识技能教育的反思,是对理想化教育形式的设计。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构想成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形成确立的基础框架,正是知情意教育构成中,情感教育地位的确立,艺术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美育最主要的落实方式,获得了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关的情感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二)就艺术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理论定位而言,由艺术是富于情感特质的主要审美对象,而以艺术为“情感教育的利器”,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夸大|教学论文网|艺术教育诉诸情感的意义,反对将艺术教育局限于技艺、技能练习,并且从艺术审美“无利害”的自律性内涵出发阐释艺术教育诉诸情感的性质和功能。此外,与对于艺术审美“无利害”性质的接受、阐释相关,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关注艺术教育中艺术形式的价值。(三)就现代教育结构中艺术教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而言,总体上确立了知、情、意相辅而行、全面发展的基本关系。具体而言,不同思想者有不同的侧重点,以王国维、蔡元培为代表的艺术教育思想家以德育为中心,把美育视为德育之助,夸大|教学论文网|艺术教育辅翼道德的作用。就与智育的关系而言,主要体现为蔡元培在大力倡导美育的过程中,将艺术与科学并举,夸大|教学论文网|二者互相促进对社会发展、现实人生的意义。此外,艺术教育者还多从情感教育的意义立论,夸大|教学论文网|艺术教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渗透。总之,着重把握王国维、蔡元培等从培养“完全之人物”,养成健全人格的现代教育理想出发对艺术教育思想的阐述,着眼点在于它具有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和现代化追求相匹配、以对现代思想和学术的知识诉求为精神支撑的理论意义。第二,在理论特征方面,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汲取西方美学“审美无利害性”的自律原理,在相应于主体心理结构划分的教育框架中,确立了艺术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意义,主张由艺术审美活动无关利害的超越性,实现诉诸情感、使人性全面协调发展的效能。从理论上说,审美、情感的独立地位的确立,在于同认知和相区别,作为只与事物表象相关的感觉经验,不关乎实践和考虑,与有目的地使用对象的态度相对立,而具有独立于实用语境的无利害性;将艺术审美活动运用于教育,确立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的独立地位,则根本在于发挥艺术审美感性培育的意义。但现实社会实践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在于培养国家社会所需的人才,解决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具有与现实需要相关的实际目的,具有以需要为条件|教育论文网|的功利性;而且就中国近现代社会现实而言,深重的民族危机、剧烈的社会变革,使教育与“救国”之使命相连,无论是致力于社会改造而倡导教育,还是致力于发展独立的学术以求教育、文化的深远发展,总体上,改造人以改造社会、“立人”以“立国”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因此,以社会人生改造为目标,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对于艺术审美非功利性的阐发,对于艺术教育感性培育地位的确立,正是基于人心改良、社会发展的现实目的,具有社会人生改造的功利诉求。由此形成了艺术审美的非功利性与教育功利目的相整合的思想内容,突出体现了由艺术审美无关利害之感性培育导向社会人生目标实现的功能化机制,体现了“无用之用”的理论内涵。第四章,从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实践,分析把握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影响。首先,在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方面,具有审美教育意义、情感教育意义的艺术课程在普通学校中普遍设置。尤其在1912年颁布的教育法令中,具体明细的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艺术课程的名称、内容、目的以及课时设置。在法令制度上对艺术教育的确认和保障,体现了艺术教育思想的理论作用。由于正是基于学理上公道性的阐述论证使得制度及教学实践不是流于形式地照搬仿效,而是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甚至影响至今。同时,伴随学校艺术课程的设置,为满足教育师资需要,专业艺术系科首先在师范学校设立。而且以蔡元培的思想影响和实践推动为代表,专门艺术学校广泛兴办。假如说私立艺术学校的兴办,不仅与艺术教育思想的影响相关,其集中于上海等通商口岸,也与工贸易|教育教学论文|需要、民间个人利益驱动相关,私立艺术学校在办学目的、教学水平、以及学校建设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上存在个体差异,那么,公立专业艺术学校的建立则成为中国现代专业艺术教育“正规化”的开端。以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理念的为基础,专业艺术教育超越了传统的化倾向和近代以来实业教育的技能化、工具化局限,基于艺术自身的性质、着眼于人的健全发展,上升到了新的发展层面。第二,在社会艺术教育实践方面,突出体现了两种主要教育观念的影响,一方面是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观念在社会实践层面的积极推进,另一方面,与革命斗争相联系,革命化、大众化、民族化的艺术教育观念在社会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展开。前者意在通过对民众艺术知识的普及、审美能力的提高,修养情感、完善人格,通过发挥艺术教育的情感意义,提升国民的精神趣味、改造完善国民的人格心理,终极由国民素质的提升,实现社会改造的目标;后者,由直接诉诸军事政治斗争以抵抗侵略、清除社会发展障碍而改造社会出发,将艺术教育作为革命斗争的辅助手段,力图以艺术教育激发民众的斗争意识、阶级情感,提升思想觉悟;艺术教育为战时服务,因而教育的中心也主要在社会、不在学校,主要由革命斗争的政策决定,而不是出于思想家具有理想意义的设定。第五章,就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做出总结。首先,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在于,在现论意义上阐明了艺术教育与教育、艺术教育与人生、艺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逻辑关系,也由其公道的理论内涵、经实践者积极的推进,在现代中国剧烈变革的社会现实中,依然取得了在教育制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践成果,推进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第二,就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价值而言,在思想内容方面,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从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出发,在完整教育构架中,确立艺术教育诉诸情感、作为情感教育的必要地位,阐发艺术教育在情感教育意义上对于精神趣味、德性情操、科学认知全面的人生价值,对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健全的现代人格,克服现代化发展给人生、人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启示性。而且,艺术教育思想家融合中西的学术视野和积极践行的责任感,为今天的学人做出榜样。在研究方法上,将历史描述和逻辑思辨相结合,立足于对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文献的发掘和整理,力图对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做出清楚详实地描述和梳理,进而把握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理论内容、辨析其理论特征,并具体考察艺术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影响,力图由史的梳理和逻辑思辨完成对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整体性的、深入的把握。【关键词】: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美育情感教育健全人格“无用之用”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13ABSTRACT13-18导言18-26一、题解18-21二、研究现状21-24三、研究思路24-26第一章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发生与发展进程26-58第一节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发生26-38一、从兴办工艺学堂到"中小学均应开设图画手工课"26-33二、"美育"观念的引进33-38第二节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历史进程38-58一、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确立38-49二、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49-58第二章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现实基础和理论资源58-93第一节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现实基础与目标设定58-72一、社会变革转型与教育以立人强国58-65二、科学、的理性启蒙与人的全面发展65-69三、抗敌斗争与生命力的激发凝聚69-72第二节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理论资源72-93一、西方现代美学、美育观念的引进72-85二、艺术教育传统的继续与改造85-93第三章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理论内容和理论特征93-123第一节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理论内容93-111一、培养"完全之人物":教育现代化的理想设计93-96二、艺术是情感教育的利器:情感教育的理论定位96-107三、知情意相辅而行:艺术教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107-111第二节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理论特征111-123一、艺术之"无利害性"与教育的功利目的112-118二、"无用之用":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118-123第四章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在现代艺术教育实践中的体现123-132第一节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在学校艺术教育实践中的体现123-127一、普通学校艺术课程的设置123-125二、专业艺术科系、专业艺术学校的设立兴办125-127第二节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在社会艺术教育实践中的体现127-132一、蔡元培艺术教育思想在社会艺术教育实践中的体现128-129二、革命化、大众化、民族化艺术教育思想在社会艺术教育实践中的体现129-132余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132-139一、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132-135二、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价值135-139参考文献139-146致谢146-14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47-148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4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