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汉英以关联论述角度看汉英公示语翻译学年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27425 浏览:122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探讨在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公示语汉英翻译如何在功能、语境和形式三方面取得最佳关联,达到公示语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
关键词:公示语;关联理论;汉英翻译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交往日渐频繁。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行和2010年的上海世让中国更是大步走向世界。中国的各大城市和旅游景点的公共设施、交通设施、旅游设施大量采用英文标语。在城市简介、企业简介、酒店宣传、产品介绍、旅游景点介绍中少不了英文书写的公示语。翻译地道得体的公示语无疑能给来中国的海外游客带来便利,也是展示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窗口。
一、公示语
公示语是在公共场合向公众提供信息的文字语言。公示语与标识语、标志语、标示语、揭示语有某些相同的应用特点,但公示语应用更为广泛。凡公示给公众、旅游者、海外宾客、驻华外籍人士、在外旅游经商的中国公民等,涉及食、宿、行、游、娱、购行为与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内容都在公示语研究范畴之内。

(一)公示语特点

1.文字简洁明了

由于公示语的受众明确,目的是让人们在获得信息后能够有所行动。所以简介明了、没有客套的祈使句和省略句被大量使用。如;Please Wear The Seatbelt Provided.请系好安全带、No Through Route For Pedestrians.禁止行人穿行、等。

2.名词、动名词、动词的大量使用

英语公示语大量使用名词(动名词),而中文公示语多用动词来达意。如“禁止停车”,英文表达是 “No Parking”.; “No food or Beverage”翻译成中文则为“不准携带食物或饮料”。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有时为了简练,冠词略而不用。

3. 使用大写字母,不加句点

为了发挥作用,公示语一般都拜访或悬挂在明显的位置。所以要求字迹大,字迹清楚,一般没有标点。

(二) 公示语应用功能

1. 指示性公示语体现的是周到的信息服务,没有任何限制、强制意义,因此语言应用也不一定要求公众去采取何种行动,其功能在于指示服务内容。
2. 提示性公示语没有任何特指意义,仅帮助公众了解周围环境或提醒公众注意其所在场所的特定特点。例如:Caution! Wet Floor 注意!地面湿滑、Sold Out 售完等
3. 限制性公示语对相关公众的行为提出限制、约束要求,语言应用直截了当,但不会使人感到强硬、粗暴、无理。例如:Pay in Cash 支付、Slow Out 慢速驶出等。
4. 公示语要求相关公众必须采取或不得采取任何行动,语言直白、强硬、没有商量余地。例如Don’t Touch!请勿触摸、 No Smoking严禁吸烟。

二、关联理论与关联理论的翻译观

(一)关联论概述

关联论是由从事语言学和哲学研究的法国学者斯波伯和英国学者威尔逊在格赖斯提出的语用学相关原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1986年联名出版了一本题为《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的专著,提出了与交际与认知有关的关联论。
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话语解读,认为人类心智的信息处理以关联为驱动力,对人类认知和交际规律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关联论认为人们意向性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一个明示— 推理的过程。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行为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而言,交际是说话人用明白无误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意图;而从听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一种推理过程,即根据话语信息和语境从说话人明示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话语的理解起始于确定字面意义的信息解码过程,但接下来确定指称、消除歧义、识别用意、补全话语等都必须依赖语用推理和说话人意图的推断”。

(二)关联翻译论

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学生恩斯特· 奥古斯· 格特根据关联论对翻译进行了研究,五年后于1 9 91 年出版了《翻译与关联: 认知与语境》书中, 格特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
格特认为,虽然关联理论不是翻译理论,但它完全可以用来解释已有的各种翻译理论以及各种看似矛盾的翻译现象。首先,翻译活动从本质上是译者言语交际活动,也遵循一般的交际规则;其次,翻译过程是一个译者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的动态过程。作为交际活动的翻译,需要将静态的语码模式与动态的关联模式结合起来,以获得语句的全部意义;再次,关联理论把交际看作是一种能力,而不是行为,它试图解释的是心理的信息处理方式,因此,译者的心智,而不是文本或文本生产成为关注的焦点。关联翻译理论的目的在于,以人的认知交际能力为中心解释翻译现象。因此,关联翻译理论不是一种描绘型的翻译方法,而是理解和解释在翻译交际活动中发生的因果关系和推理关系。

三、公示语翻译的关联原则

关联论把翻译过程看作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译者既要充分利用自己认知语境中的各种信息知识, 从原文的语言形式(包括语音、句法层次)到内容(语义、语用层次)等各个层面推导出隐于原文明示信息后的暗含意义(或交际意图), 找到原文信息与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 既而获取相应的语境效果, 又要根据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期待, 对译文进行最佳关联性的取舍, 在译文中为读者提供最佳语境效果(offer optional contextual effects),将原文的意图和相关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这一过程既包含有译者对原文明示信息后的暗含意义的推理, 又涉及译者向译文读者进行的明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618jyw.com
说及其暗含意图的表达, 还牵涉到译文读者对译者隐于明说之后的暗含意义的推理, 这实际上是一种“三元关系”间(即原作者、译者、 译文读者之间)的双重明示。由于三者之间的认知环境不可能完全一样, 各自的认知能力也不可能完全等同, 因而,为了与译文读者达成最佳关联, 在原作与译文读者之间, 译者应根据关联论“最小最大原则”(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 对译文进行相应处理和取舍, 使译文读者从译文语境中获得最佳语境效果。

(一) 公示语翻译在功能意义上的最佳关联原则

关联论认为, 要成功地实现翻译目的, 就必须“交际者发出的信息意图能被读者识别”。而在翻译过程中, 这一”交际者”就是”译者”, 即”明示交际者”, 他的责任就是” 让读者识别他的信息意图”以及”避免翻译中的误解和其它交际故障”。公示语主要向人们传递提示、提醒、警告、请求和宣传等意图和目的,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或强制性等应用示意功能及树立形象、服务社会等特定应用功能。公示语翻译的目的则是帮助译文读者在中国更方便地学习、生活、工作或旅游。因此,读时费解,读而不懂,就起不到公示语应有的作用。如:‘碧水清清,却亦无情,河湍势险,请勿戏水’这条汉语公示语的警示功能很明确,且富有诗意,读来朗朗上口。但翻译时若译作:So blue water, but also no goodwill. So rushing current, please no play the water. 则无法实现该公示语的交际功能。由于译者没有注意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别,而是照汉语字面意思拘泥于原文结构,逐字逐句翻译,使译文毫无公示语的味道,丧失了公示语原有的警示功能。其实,这条公示语所要向译文读者传达的交际意图就是“水深危险”, 如果译成:Danger! Deep water! 其警示功能则一览无余。翻译公示语时, 译者要从原公示语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求出最佳关联,力求准确传译公示语的功能意图,让译文读者在付出最小的处理努力的情况下,能迅速、清楚明白地得到公示语的信息,并按照公示语的要求去做。不能将公示语的功能意图传译出来,该公示语的翻译就是失败的。为此,译者必须在分析汉语公示语的字面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其功能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其真正的交际意图,达到公示语翻译的目的。

(二) 公示语翻译在认知语境上的最佳关联原则

同时译者还必须了解译文听者的认知环境。换言之, 原文言者企图传达给听者的语境假设在译文听者的潜在语境中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 要从中调出所需的语境假设是否十分费力, 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是否相称。格特指出“认为一个‘信息’ 可以不管听众的认知环境而传达给他的观点是绝对荒谬的。那些认为翻译理所当然的是传递‘信息’,认为问题的实质是为‘信息’寻找恰当的语言形式的观点, 其根本错误即在于此。” 。“ … … 交际要成功,一般的要求之一是让信息发出者的意图为听众所认识。”“ 因此, 译者面临的问题, 不仅是他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应该如何发出信息,而且还有通过他的译文,可以理所当然地企望传达些什么? ” “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他对于目的语听众认知状况的认识。” 。

(三)公示语翻译在语言表达上的最佳关联原则

每种语言都有着自身的特别,公示语也不例外。中英文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公示语翻译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两种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习惯表达方式。在公示语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对译文读者的宣传效果,考虑文化的差异,单纯语言层面的“忠实”并不是第一性的,因此译者不可拘泥于形式上的句法与词法层面的等同, 而应寻找语言表达的最佳关联。根据公示语的交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期待进行取舍,必要时需对公示语原文的一些词句、修辞手法进行有意识的调整,使公示语译文的文字表达与原文具有同等的语言功效。
四、结束语
关联理论为公示语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是一种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 推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方式。为达到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译者要以最佳关联为原则,综合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使译文在功能、语境和达意三方面达到最佳关联,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真正满足公示语译文读者对高质量的信息的需求。
[参考文献]
黄忠廉.变译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101.
格特.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3
[3]Ernst- August Gut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P10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