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者视觉张力心理及转译式鉴赏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34636 浏览:1589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图像形式分析活动对于学生审美心理建构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将有助于学习者积累起丰富的心理图式,使他们面对生活现象中直观的图像更轻易产生类似诗意化的情感,这种情感作用有助于化解我们处理日常事务过程中出现的僵硬、程式化、乏创造性等症结,艺术化地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有助于我们更真切地感知到一些易被忽略的身边事物的存在,专心观察和体味它们存在的丰富意义。人文精神的种子需要在一定感性熟悉的土壤上长大,关爱人类生活环境关注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情感,需要从感觉的沟通入手,完成由“小我”到“大我”情感境界的跨越——先引导学生们关注具体而微的感性世界,然后才谈得上对所谓“抽象的大道理”所昭示的宏观世界、价值观领域的关注。视觉张力是观者观看艺术作品时经常产生的感觉之一。只有深入到这些感觉诞生的现实生活环境,分析它们的成因,在这一理解基础上,才能谈得上从感觉出发组织起鉴赏学习。对艺术作品形式张力样式的分析,是鉴赏者开始深入评价作品的标志之一。而对视觉张力现象的分析,不只局限于平面的图形表层或所观察物象投射于视网膜上的映像这些领域,而是涉及到作品的整个艺术形式,涉及到艺术品与社会诸因素之间、与具体鉴赏活动个体的审美心理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互动的过程。通过一些适量摹仿|教学论文范文|、创作等操纵性、创造性转译表达活动进行鉴赏学习,活动主体也张显了自身的个性,感受到自我生命力的活力、自我的存在及其重要价值,从而,对观赏对象艺术作品内部蕴含的创造性和形式当中张力样式的生命律动,感受更加深刻,更易实现主客双方艺术表达——接受的充分互动。在转译、引导鉴赏学习者解读图像的过程中,我们的感觉在相互联系印证和提升的同时也变得更为鲜明,知觉更加敏锐,情感变得更丰富。无论鉴赏者还是创作者,美术鉴赏学习活动中的教师还是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围绕画面展开的视知觉感知活动都不仅仅是形的辨识或单纯就造型本身或画面进行感知的问题,鉴赏应是观者在自身视知觉经验基础上建构图像经验世界“造形”过程。该过程不仅仅是围绕可见物质形态的画面形式展开,更涉及不可见的精神、观念形态的运动、对比。画面形式体现的整体张力样式是通过各形之间的张力作用共同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从造形心理及受众心理出发,就影响画面形式张力感知过程的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我们还了解到“气韵”所以天生|教育论文网|的一些心理物理学原理。把握了气韵,也就读懂了经典。就有关画面形式视觉张力感受的这些现象,这项研究着重从组成画面的视觉单位、观者情绪、观看环境3方面论述影响画面形式视觉张力样式的构成及观者的接受,其中视觉单位的数量、外形式、组合结构、相互间的比例关系、方向动态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所表达的观念和所表现的形象、情节等因素与人们日常的视觉心理图式、经验之间相互作用,让人们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新异刺激,唤起他们相关的记忆,从而对张力式样的视觉感知产生影响。在完成了对作品形式张力解读之后,我们还面临着如何将美术学专业范畴的图像解读转译入基础教育阶段美术鉴赏课堂现实情境的问题:转译的必要性,转移的艺术性——转译视角的高度、转译的拓展,实施转译的主体、转译成本、转译对象。只有从观察思考中获取的画面形式张力感知经验出发,实现师生双方在感知活动、互动中经验层面的充分互译,鉴赏教学才能产生良好效果。最后,笔者将与画面有关的张力心理解读纳入课程与教学设计的“画面”分析,实际上是为了引入一种艺术学习的思维方法,帮助我们不断优化课程与教学设计方案,以使整个课程的结构构想更能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课程实施、具体教学的过程更加艺术化,从而让教学的形式和作为学习者的认知、体验的教学内容之间实现和谐交融,在师生共同的创造下成为一件“艺术品”。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面对丰富的视觉艺术素材,首先,从处理课程内容的角度来看,我们要“见”到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分析精度之间存在的张力。其次,在课程资源分配和课程设计方面,要统合各学科气力|教学论文范文|,协调学科内各门类的课程资源分配。以结构、图解式思维来分析、反思我们的课程及其资源,对于我们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反思、建构课程的过程也像在经营一个画面,要兼顾这几个不同维度空间的组织、安排,力求“尽精微,致广大。”为了帮助课程实施者更好地建构这一“画面”,我们有必要深入到美术鉴赏及其课程组织活动过程中去,从感觉层面到观念层面、从造形心理到课程心理,从艺术世界及其鉴赏到课程科学,进一步揭示这种理性规范下的课程组织结构中的张力关系。鉴赏课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师生相互调动起积极性,于相互启发中进行感知、感悟的过程。本文从围绕艺术作品形式张力的视知觉心理角度分析美术鉴赏教学,不是一种“程式与匹配”的围绕张力感知现象的范例集成,也不是要提供一批形式张力视知觉分析的现成“路线图”,或围绕作品形式进行视知觉心理分析的固定模式,而是从艺术课程科学探索的角度,启发美术鉴赏教、学双方找到发掘新的鉴赏课题的方法,帮助他们从视知觉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身边的一些视觉材料,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整理、组织对图像的认知和分析,从而实现教学双方在鉴赏、教、学、介入课程设计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都能够享受到艺术带来的愉悦,从中不断汲取创新的活力。【关键词】:美术观者张力转译课程
【论文提纲】:摘要3-5Abstract5-8引言8-13(一)问题的提出8-10(二)选题的依据、意义10-13第一部分:美术鉴赏过程中的视觉张力心理现象分析13-42(一)画面中,视觉单位的18-341.视觉单位的数量影响视觉张力样式18-222.作品结构的影响22-273.画面所描绘物体的形象特征的影响27-324.物质媒材材质及其加工制作工艺的影响32-34(二)观看者的情绪---影响视觉张力样式34-36(三)与观看环境相关的因素影响视觉张力样式36-39小结39-42第二部分:在图像与现实教学情境之间进行转译42-57一、转译的必要性42-44二、转译的艺术44-57(一)美术鉴赏课程的建设必须面对转译的高度问题45-50(二)美术鉴赏课程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到转译过程中人与物方面的影响因素50-551.转译与课程资源及课程实施成本———管理成本,时间成本502.研究型教师及以学生为主体的转译50-533.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对象的转译问题53-55(三)美术鉴赏课程需要重视转译的拓展问题——课程既然是一个开放性的生长性的结构,围绕课程建设组织的转译也应如此。55-57结语57-64注释64-70参考文献70-73附录1图像读经课程设计——马家窑系列之一73-75附录2艺术课程科学75-76附录3情绪、情感与审美76-77图77-78相关发表论文78-79后记79-80致谢80-8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