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刍议预习法对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刍议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5458 浏览:142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数学素养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有利于理性思维的形成、数学思想的理解。有效预习的方法可以行之有效地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具体方法有:任务落实预习法、笔记预习法、温故知新预习法、尝试练习预习法、动手操作预习法等。
【关键词】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预习法
2095-3089(2013)25-00-02
“学生不会学习,缺乏自学能力”是我们中学教师共同的心声。然而,日新月异的知识时代要求我们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自学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成为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众所周知,自学能力,自主学习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同样,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也是其学习数学学科的核心。因此,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首先就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对提升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行之有效的预习法。

一、数学阅读的特性及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数学阅读的特性

1、差异性
数学是由数字符号组成的最美诗篇。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指出:“数学不仅仅是由数学符号组成的学科”。可见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由数学语言组成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读者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必需了解不同符号所表达的含义、表达的内容,同化和顺应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数学所表达的思想。然而,读者数学基础知识、数学知识结构、数学理解能力程度不同,在理解上也是千差万别。

2、严密和严谨性

虽然,数学阅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其表达的含义只有一种正确。数学阅读主要是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理解数学材料,所以需要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要求记忆、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共同发挥作用。首先,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要反复阅读,并进行合理分析,直至明白含义及其使用环境。其次,当学生想要读懂一段数学材料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和数学语言的整体表达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最后,数学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阅读同样需要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思考其中的数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数学观念,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数学思想。所以说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严谨的学科。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阅读具有差异性和严谨性。然而,缺乏数学阅读训练的同学则以较为低效的阅读方式理解数学材料,导致对数学思想理解上的偏差。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极为重要。首先,初中生的思维以感性的方式为主,在其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化的过程,通过培养其阅读能力促进理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尤为重要。其次,数学阅读的目的是明白数学思想,但数学阅读具有差异性,及时培养数学阅读能力能有效促进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再次,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和严谨的学科,阅读结果不容许有半点的偏差,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正确理解数学思想的前提。

二、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意义及步骤

(一)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意义

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618jyw.com
首先、温故知新。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已有的知识,重构知识的构架和体系。这也是奥苏贝尔所强调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之一。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还可以发现旧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在上课前补充欠缺内容,同时也为教师的“补差”找到一个切入点,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其次、提前感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新知识首要任务是了解所学内容的结构。学生通过有效预习,可以首先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内容和结构,为教师新知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再次、培养数学阅读能力。预习是一个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新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
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有效预习,能在温故知新、提前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夯实初中生数学素养。

(二)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步骤

有效的预习并非放羊式的学习,而是在教学目标下有章可循的过程。课前预习第一步:粗读。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通读本节内容两遍,大致了解即将学习内容;第二步:精读。自己不太理解的部分,这时需字字推敲、认真思考;第三步:有针对性地阅读。结合课前老师印发的自主学习目标,针对自己理解不足或重难点,有针对性地仔细阅读。第四步课后回顾性阅读。回顾性阅读是有效预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前阅读和课程讲习内容重难点的检查和反思。通过回顾性阅读可以有效解决先前预习的困惑,进一步夯实新学知识和知识结构。

三、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的具体预习方法

预习不是对课程内容的走马观花,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预习方法:
(一)任务落实预习法。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因为学生开始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预习任务的布置还需要考虑题目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以“三角函数余弦、正切”一课为例: 通过此项预习教会学生阅读抓住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以及内涵,理解每个数学术语,提高阅读效果。
(二)笔记预习法。课前预习,首先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在课上进行质疑,这是数学课程最常用的预习方法。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从算式到方程”一节为例来说明这种预习方法:一、划知识要点,“已知数、未知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几个基本概念,以及“归纳”提示内容都要圈画出来;二、批注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对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什么?(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对所依据的相等关系说不出,这时我们可以把疑问批在题旁;三、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四、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分析、归纳、类比、理解、联想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温故知新预习法。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用此方法提高初三复习的效率,以“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课为例,学生可以按照此表预习:
(四)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后,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五)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以“菱形的性质”一课,可以布置的预习内容“用长方形纸片剪一个菱形,学生通过剪的过程感受到菱形的性质。”
预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找准学生的能力点,要瞄准学生的兴趣点,切实使学生预习时“动”起来。
总之,有效预习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抓好预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将受益终生,要养成自觉预习良好的习惯,根据学习内容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预习;独立钻研,积极思考,大胆怀疑,勇于质疑;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预习,保证预习的效率;学会联系以前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料;学会做数学笔记。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尹安群.有效教学-初中数学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丁镜辉.有效备课——初中数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赵光千.有效上课-初中数学问题、探究、对策[J].《学科教育》.2009年第5期.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