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公益性活动结构化存活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5688 浏览:19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校外教育历经6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覆盖全国的教育网络,“少年宫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群众活动是少年宫教育当前两大活动模式之一。固然积累了较多活动经验,但对该活动模式的理论探索非常缺乏。本文以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群众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为个案,采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从东城区少年宫群众活动发展历史出发,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天职析法,试图呈现少年宫开展群众活动的发展轨迹,探索新形势下校外教育群众活动的发展模式,思考作为公益性组织的少年宫如何实现其公益性和教育性的职能,并充分发挥群众活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表明: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先后由外在经验(苏联模式)、政治思维及经济思维的支配后逐渐走向教育思维支配的方式来组织群众活动,固然在结构的三个维度——表意、支配和正当化——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群众活动发展模式已基本确立。东城区少年宫群众活动的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结构轨迹,而结构化发展是群众活动实现自身目标的必由之路。结构化发展的历程体现了少年宫群众活动教师在政治、经济等因素制约下发挥能动性来寻找合适结构模式的辛勤努力,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同时体现其公益性要求。在表意结构方面,少年宫教师们利用自身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生活体验的表达方式的理解以及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活动内容作了清楚的分类,并针对不同的活动形式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内容范围。在支配结构方面,少年宫教师们通过公道的组织,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权力来整合当前所能利用的资源来为特定的活动类型服务,在尽可能减少少年宫对财政依靠的同时实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在正当化结构方面,少年宫教师们一方面遵行国家、地方和少年宫的各项管理规定,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建立特定活动类型的规范,为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赢得少年宫内外部的认同。在少年宫的发展历程中,群众活动的教师们经历了感受、理解和掌握结构化制约三个过程,并建立了公道的群众活动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为少年宫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同时为校外教育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可鉴戒的经验。【关键词】:少年宫公益活动社会结构结构化生存
【论文提纲】:摘要4-5Abstract5-9第一章导论9-25一、问题的提出9-11(一)少年宫=培训宫——无数质疑引发的困惑9-10(二)去少年宫到底能干什么——实习中的思考10-11二、文献综述11-19(一)少年宫活动的地位和作用11-14(二)少年宫活动的公益性14-15(三)少年宫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15-16(四)少年宫活动组织过程及分类16(五)少年宫活动的评价16-17(六)结构理论发展综述17-19三、选题意义19-20(一)理论意义19-20(二)现实意义20四、核心概念界定20-23(一)公益性活动20-21(二)社会结构21-22(三)结构化与结构化生存22-23五、研究方法23-25(一)文天职析法23(二)访谈法23-24(三)介入式观察24-25第二章东城区少年宫群众活动的历史变迁25-37一、东城区少年宫群众活动历史变迁25-34(一)群众活动早期的建构26-28(二)政治、经济因素形构时期28-30(三)综合发展时期30-34二、群众活动结构化发展的必然性34-37(一)系统化和规范化是群众活动的发展趋势34-35(二)群众活动的内容决定了教师能动性的重要地位35-37第三章结构化理论视野下的群众活动发展模式37-50一、群众活动发展的现状37-40(一)形成三大职能部分37-39(二)开展富有教育性的活动39(三)调动多方面的社会资源39-40(四)多种活动成为经典活动40二、群众活动的结构化发展模式40-48(一)群众文化活动"曲高和寡"41-44(二)俱乐部活动"一枝独秀"44-47(三)少先队活动"铁打的营盘"47-48三、群众活动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对策48-50(一)还缺乏公道的交流渠道48(二)还没有实现充分的资源的整合48-49(三)还没有完善的制度化建设49-50第四章研究结论与反思50-54一、结语:群众活动依托结构发挥教师能动性50-51(一)结论50(二)对策和建议50-51二、研究反思51-54(一)公益性内涵的宽泛性52(二)活动本身的复杂性52(三)理论工具的局限性52-54参考文献54-57一、著作类54二、论文类54-55三、硕士论文类55四、政策文件类55-56五、少年宫内部文献类56-57致谢5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