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下思想政治教育策略革新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26236 浏览:1198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的新理论。这不仅对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方向。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现代社会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然而,目前理论界对方法的创新的讨论仅仅停留在理论、原则、方向层面,而很少有具体操纵层面的涉及。针对这一现实,本文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核心目标,探究符合大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内容要求,具有较强操纵性、针对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和艺术,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一些参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论文提纲】:摘要5-6ABSTRACT6-7致谢7-10第一章绪论10-14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1.1.1选题背景101.1.2研究意义10-111.2文献综述11-121.2.1国外文献综述111.2.2国内文献综述11-121.3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12-141.3.1研究方法121.3.2主要内容12-14第二章和谐社会概述14-202.1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14-152.2和谐社会提出的时代背景及意义15-172.2.1和谐社会提出的时代背景15-162.2.2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16-17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历史地位17-182.4和谐社会提出的本质内涵及基本特征18-202.4.1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182.4.2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18-20第三章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纳入和谐社会中的依据和意义20-243.1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纳入和谐社会中的依据20-223.1.1和谐社会本质内涵的需要203.1.2和谐社会提出时代背景的要求20-213.1.3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21-223.2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纳入和谐社会中的意义22-24第四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状况分析24-324.1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的新要求24-254.1.1必须将价值观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相统一244.1.2必须坚持面对面的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24-254.1.3必须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254.2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25-274.2.1传统方法缺乏现代教育同等性的理念25-264.2.2传统方法重“群体”轻“个体”264.2.3传统方法比较单一、刻板、没有生机264.2.4传统方法成效低下26-274.3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的新要求27-324.3.1呼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变革27-284.3.2加强和改进主流政治思想的引导284.3.3培育正确的思想意识28-304.3.4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30-32第五章和谐社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和指导原则32-385.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含义与特征32-335.1.1方法创新的含义325.1.2方法创新的特征32-335.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33-345.2.1历史的要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335.2.2国际环境的影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33-345.2.3国内环境的影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345.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指导原则34-365.3.1以人为本的原则34-355.3.2与时俱进的原则35-365.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四个结合36-385.4.1政治教育与成才教育相结合365.4.2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相结合365.4.3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36-375.4.4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37-38第六章和谐社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和意义38-456.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38-426.1.1以校园网络建设为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86.1.2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8-396.1.3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9-406.1.4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40-426.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意义42-456.2.1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发展42-436.2.2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发展436.2.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43-45结束语45-46注释46-48参考文献48-5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1-5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