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演变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3836 浏览:9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状况以及历史演变进行一次纵线的梳理,明晰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从清末师范教育诞生时开始设置到民国时期的发展、解放后的不断调整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不断完善的历史发展轨迹、各个时期的特点、课程实施的效果、影响的因素等,从而总结出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相关的经验和教训。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培养依靠于师范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又是衡量师范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标杆,因此教育类课程的设置问题便成为师范教育发展过程中最受关注和备受争议话题。清末,清政府为了奋发图强大办新式学堂,而当时所有的新式学堂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师资短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师范教育应运而生,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也伴随着师范教育的诞生而诞生。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规定单独建立师范教育体系,分设低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两级,首设包括心理学、教育史、各科教授法、学校卫生、教育法令、教授实事练习在内的教育类课程。民国政府初期颁布《高等师范学校课程标准》对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和改变,明国政府后期又分别于1932年和1942年对师范学校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做了相应的调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形势对师范教育的发展提出的不同要求,教育部又分别于1952年、1954年、1963年、80年代初、90年代末对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总之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的设置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断的由移植走向模仿再走向自主创新,逐渐形成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设施模式。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一、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以及对研究的范围和相关的概念作出界定,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二、清末、民国政府时期(1903一1949)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状况、特点与效果。通过对清末、民国政府时期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状况的考察,分析这一时期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历史背景及实在施效果,进而阐明其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概括出这一时期教育类课程设置特点。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状况、特点与效果。阐述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对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历次调整,在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其课程设置的特点和实施的效果。四、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演变的经验与教训。在纵线的阐述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演变过程、各时期的特点、原因的基础上概括出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相关经验和教训,最后总结出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和改革的建议。【关键词】:教育类课程设置演变反思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5Abstract5-11第一章绪论11-25第一节选题背景11-12第二节研究目的和意义12一、研究目的12二、研究的意义12第三节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12-16第四节文献综述16-24第五节研究方法24-25第二章清末、民国政府时期(1903—1949)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状况、特点与效果25-43第一节、清末、民国时期我国师范教育机构教育类课程设置状况25-34一、清末我国师范教育的诞生25-28二、清末我国师范教育机构教育类课程的设置状况28-34第二节清末、民国政府时期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特点34-40一、师范性突出,教育类课程课时比例较重34-35二、教育类课程学科门类齐全,设置结构公道35-37三、对国外教育类课程设置模式的移植37-38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教育见习和实习38-40第三节清末、民国政府时期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效果40-43一、师资气力|教学论文范文|薄弱,影响教育类课程实施效果40-41二、教学方式死板、教材匮乏、学生主动性不足41-43第三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状况、特点与效果43-66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状况43-58一、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状况43-53二、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状况53-58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特点58-63一、从模仿走向自主创新58-59二、"师范性"特征时强时弱,教育类课程设置波动较大59-61三、课程结构残缺和比例欠完善61-62四、教育实习逐渐形式化62-63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实施的效果63-66一、课程结构老化、内容陈旧与实际相脱节64-65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落后65-66第四章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演变的经验与教训66-80第一节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演变的经验66-68一、由移植转向模仿再走向自主创新66-67二、重视教育实习和见习,注重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培养67-68第二节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教训68-72一、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稳定性不够,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68-69二、教育类课程结构残缺,内容陈旧,各部分比例欠完善69-70三、教育实习逐渐形式化,实习质量不断下降70-72第三节我国高校教育类课程设置和改革的建议72-80一、兼顾国情,创新为本;吸收国外先进经验,适当模仿72-73二、正视师范教育的地位、性质和作用73-75三、增加教育类课程开设的门类,加大教育类课程比重75-77四、增加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丰富教育实习的方式77-80结语80-81参考文献81-84附录84-85致谢85-8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