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校园建设“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27461 浏览:1218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而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弱势”群体,由于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处于劣势,轻易产生异常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的和谐、稳定和发展,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论文鉴戒学者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定义,界定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含义,根据他们在经济生活、身体素质、心理状况、学习能力、各类竞争等方面的现实表现和影响因素,把大学生“弱势”群体分为经济“弱势”、身心“弱势”、地位“弱势”和就业“弱势”四大类;进而,在外因方面从家庭的经济状况、教育方式、生活氛围,社会的经济环境、价值观念、信息环境,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日常管理,在内因方面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生理特性、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各方面深入分析了各类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指出大学生“弱势”群体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和谐校园建设的成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体现高等教育的“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实现和维护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可以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气力|教学论文范文|源泉,可以提高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品质。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建了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主要内容、制度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等“五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本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贯彻落实中心16号文件和构建和谐校园出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等学科,以及归纳总结等方法,界定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定义,研究其分类及现状,探析形成原因;运用社会学、政治学,探析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系统学,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体系。对于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弱势”群体共享教育资源、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对于体现教育的公平正义,实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意义。【关键词】:和谐校园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提纲】:内容摘要4-6Abstract6-10第1章导论10-16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1.2研究综述11-141.3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61.3.1采取的研究方法14-151.3.2采取的技术路线15-16第2章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现状和形成原因16-272.1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16-172.2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分类及现状17-202.2.1经济“弱势”群体—艰苦朴素与自卑失落并存17-182.2.2身心“弱势”群体—自强不息与危机脆弱并存18-192.2.3地位“弱势”群体—积极进取与患得患失并存19-202.2.4就业“弱势”群体—好高骛远与心灰意冷并存202.3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20-272.3.1家庭原因21-222.3.2社会原因22-242.3.3学校原因24-252.3.4自身原因25-27第3章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27-383.1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27-303.1.1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必须正视的问题27-283.1.2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影响成败的关键28-303.2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在要求30-343.2.1体现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30-323.2.2体现高等教育“公平正义”的教育机会32-343.3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大意义34-383.3.1可以提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气力|教学论文范文|源泉34-353.3.2可以提升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品质35-38第4章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与途径38-524.1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38-404.1.1主动性原则38-394.1.2针对性原则394.1.3多样性原则394.1.4系统性原则394.1.5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39-404.2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40-444.2.1理想信念教育40-414.2.2道德素质教育41-424.2.3人格塑造教育42-434.2.4人文精神教育434.2.5心理健康教育43-444.3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44-464.3.1建档分析制度444.3.2跟踪反馈制度44-454.3.3预警防范制度454.3.4沟通宣泄制度45-464.3.5帮扶保障制度464.4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46-494.4.1课堂教育46-474.4.2第二课堂474.4.3专题辅导47-484.4.4网络教育48-494.4.5社会实践494.5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49-524.5.1专家指导队伍49-504.5.2专职思政队伍504.5.3学生骨干队伍504.5.4全校育人队伍50-514.5.5社会帮扶队伍51-52第5章研究总结与展望52-53参考文献53-56致谢56-57附录: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概况5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