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更新时间:2024-03-30 点赞:28355 浏览:1319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

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162-01

美育,我们也称为审美教育。美育不但有着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之中,还有着于艺术之中。语文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是运用正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各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自然、社会现实及典型人物形象和性格,它描绘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讴歌人类社会的先进事物和高尚品德,揭露和批判丑恶的东西。简言之,它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因此,语文教材与其它学科相比,有着十分丰富的美学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进行智育教育,又要进行美育教育,而且通过生动形象的美的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为此,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必须做到以下一些。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留意美育和德育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和高尚的情操。

在教学中,留意通过课文中深刻的主题,多样的体现形式和优美的语言,由表及里地挖掘出美的实质、丑的本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育。
例如,《梅花魂》就是描写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作者在写外孙女由梅花勾引起的联想,回忆外公的几件事,突出地写了外公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外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用他的话说是最妙不过了:“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很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以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域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行!”外公把最心爱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并说了这些话,就是要让她保持这种秉性,这就是梅花魂的主题。通过赏析这样的作品,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华侨老人在外孙女回国时赠予梅花图的深刻含义,即要像梅花一样不畏严寒,坚贞不屈,始终不渝。由此学生健康的情趣和高尚情操就真正得到了升华。
肖复兴同志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和邀“我”到他家作客的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特别是要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同时,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佩服叶老诚然是“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教学这样的文章,若能把学生的感情溶入作者的感情之中,并随着感情变化,那么,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悟就深刻,自然也就培养了学生美好的情操。
我们知道,浅析语文教材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熟悉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美就是心灵的体操。”这里的“美”就是美育教育。同时,“美”和“德”又是常常联系在一起的,是一对孪生姊妹,它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因此,在以上教学中,就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育,以而培养了他们健康的情趣和高尚的情操。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语文课本中的作品都是编者经过再三斟酌精选的范文,文中都渗透了美。通过对课文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受到社会美和自然美的熏陶。例如老舍的《草原》,文章写的是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写草原景色,说是“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翠流”“流入云际”才使作者总想低吟小诗,不仅作者想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穷乐趣。作者这个想象非常奇特,说明草原景色是何等美丽!写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文章说:“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吗奔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写客人进了蒙古包后“主人端来大盘的手抓牛肉。”“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为客人们唱民歌。”这些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刻厚意,体现了民族的大团结。文章通过优美的语言,对草原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使学生既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山河如此之美,又了解了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他们的美好心灵,真正感受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自然也就使学生以文章的优美语言文字中领悟到“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的真谛。

三、美育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语文教学中留意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这远不够,还要把它们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美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时,可启发学生想象:“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是怎样的一番景象。通过启发想象,学生不仅要把园内的景象描绘得十分优美,还要通过自己的审美,进行构思创造,把作者由“扫兴”到“喜出望外”,也就是把要反映春天万物旺盛的生命力,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尽情地抒写出来,再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通过学、思、议、写的结合,学生创造美的实践能力就得到了实质性的锻炼。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