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语感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5988 浏览:212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又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感的培养,重在捉住语感练习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去品评感受。让学生有所语,有所感受,有所遵循,逐步实现“驾驭语言文字”的目的。
【关键词】诵读入境融情想象画面比较调动感官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即是对语言运用的分寸,情味的感受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练习,最要紧是练习语感,培养语感能力”。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又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为特定的教学对象。①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夸大:“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培养语感

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留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朗读录音反复朗读,通过感受语气、语调,揣摩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捉住关键性语句,揣摩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及其深刻作用。世上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没有练习的量,也就谈不上练习的质;光有练习的量,也就就谈不上练习的质;光有练习的量,而没有练习的质,也达不到练习的目的。②
在指导朗读中教师要留意,调动学生感悟各种类型的语言,用形象性的文字培养学生的形象语感;用含义深刻的文字培养学生的意蕴语感;用对话、独白式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情趣语感。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及感观等等。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所以说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中培养语感,不仅要留意对字、词、句的揣摩推敲,还要对一些标点符号进行感受、揣摩。
培养语感,一定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让生反复朗读吟诵,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的策略,让生选择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反复读读,说说,想想,潜心感受语言的含义。
如在第四册21课《清澈的湖水中》有一段是描写湖水景色的,讲解过程中,我做了以下设计:“同学们,你们觉得清澈的湖水怎么样?请你读读写湖水美的句子!自己练读以为哪句美就练哪句。在任务布置完后,学生便饶有兴趣地大声读自己以为美的句子,接着我又问:“请你把找到的美的句子读读。”学生先是同桌之间互读,小组读、个人读、在读中,学生又展开了互评的活动。然后我又说:“老师也来读读,大家闭眼想象景色之美。”生听完之后,纷纷举手说他们想象中的湖水之美。最后,我又问:“请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吧!”生在背诵过程不仅感受到了湖水之美,更能感受到语言之美。不丢脸出,学生在反复地读中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在读中拨动学生的心弦。这样,情感激发出来了,强烈的语感也就产生了。

二、入境融情,培养语感

我们都知道,语言表达感情,常常不是浅白直露的,而是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语文所蕴含的情味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要想培养语感,我们必须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象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感情。学生在读作品、理解作品后,通过教师动情的朗读,闭上眼睛,作品中的人物就会像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学生会对人物的是非有所评价,会将人物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品质。随着人物的悲喜而或悲或喜,受到情感的熏陶。引发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
如在学完《凡卡》一课学生说感受时,他们对凡卡的命运非常同情,有些学生甚至想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给他穿,也有的学生气愤得想去亲身教训一下那些老板和学徒。以而产生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对剥削阶级的恨。就这样,让生在入境融情的状态下,反复诵读,生的心灵与文体撞击,在撞击中触动,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以而感受到语言的情味感,培养了语感。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以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③要触动个体心灵,并产生独特的感受,朗读才有味道。

三、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培养语感

语言文字具有间接性的作用,它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物。读者要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深刻内含,就必须进行再创作,这个再创作的过程靠的是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由于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力也是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具有形象感,也就是在读书时脑海里能浮现出生动活泼的形象画面,达到见其人、闻其声、临其境的境界,因此,我们可利用语言的这一特点,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想象画面的策略,让学生对事物的整体、形态、色彩以及人物的容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形象产生真切的感觉。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影视、幻灯、图片、接触美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活,让生在脑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生活表象,引导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心理学探讨,生活经验越多,语感就越深切。
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想象课文《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呀,静是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活动”,天津特级教师靳家彦在讲读中,为引导进入情境,特做以下设计,生读完后问:“水静吗?”“想象一下,现在你所在地在这个教室就是一艘小船,你的脚下是水,开始读”,读完后又问生:“坐在船上,你感觉到水的活动了吗?”生说:“没有。”师问:“静吗?”生答“静”,“好,再读”。当生读到那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文章时,他们便会浮想联,语感也能被诱发出来。
感知后再读课文,学生就能凭借作品语言跨越广袤空间去神游自然美景,穿越时间隧道去聆听,作品的语言就不再是死的语言,而是学生心目中的美好画卷。④
没有想象,就无以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捉住语感练习的基本内容,引导生去品评感受。让生有所语,有所感受,有所遵循,逐步实现“驾驶语言文字”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吉春亚.《“语文味”即语文本色的回归》2005年2月.
②吕小君.《走出朗读的误区》.
③叶圣陶.《小学语文教学》2005年1月.
④黄严.《让孩子亲近美文之美》摘《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12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