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媒体教学误区规避与实践方式革新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26706 浏览:1206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展,多媒体运用到语文课堂日益成为一种必然。其上风主要体现在将教学论述策略技能与教学媒体很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但是,泛滥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也给语文教学带来巨大的灾难,本文对此谈些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误区革新教学论文

一、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上风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会比讲义好,将来恐怕要这样的。”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直接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和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具体到中学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试以案例浅析之:

1.声画并茂,让语文课堂情景交融

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语文课堂为语文教学创设了丰富多彩、逼真形象的语言环境及文字,图像,动画于一体的教学环境,很轻易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呈现的新知识的记忆,而且能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背影》一课可如下精心设计导入:伴随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淡入,然后教师寄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成千上万。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人我们的骨髓,溶人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迅速进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情景再现,让语文课堂历历在目

多媒体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的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眼前,以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真正的英雄》一课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重映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天—爆炸的一幕,在学生们一片惊呼声中,屏幕上出现了课题真正的英雄。让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靠于兴趣。”多媒体的情景再现能力,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提升。

3.美妙美仑,让语文课堂心旷神怡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上风,可以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为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春》、《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抒怀散文,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动人画卷,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所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的课堂粉笔教学所无法企及的,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那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是不是就完美无缺的呢?答案是否定的。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多媒体运用的上风,其中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也有着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有的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本身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有些则是教师的理解和操纵的不足所造成的。

1.没有多媒体不能讲课,多媒体成为教师偷懒的帮凶和工具

多媒体对于中学语文教育而言,尚属新开垦的土地,所以有不少老师都在积极使自己驾驭多媒体教学技术,但往往适得其反,有的老师把每篇课文都做成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而且会让学生忽略书本,只一味的等老师上多媒体课,看看图片,看看视频就是一节课,这远远脱离了多媒体对于中学语文教育的辅助教学性质。甚至对部分教师而言,成为偷懒的工具,部分教师把教案投射到银幕上,照搬硬读,查点资料后,这些老师就可以成为东郭先生,滥竽充数,到后来甚至进展到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的程度。

2.忽略语文学科自身特性,滥用多媒体手段,破坏文学的美感

一些老师为了赶时髦,将多种媒体进行拼凑,把语文课搞得花里胡哨,以致造成相互干扰,失去了语文课的原汁原味。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致橡树》时,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课堂。尽管“化蝶”与《致橡树》都涉及爱情这一相同的题材,但《致橡树》重在体现一种现代爱情观,即木棉在橡树眼前的独立和自尊;而缠绵悱恻的“化蝶”则体现了古人在追求自由爱情而不得那种无奈和伤感。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篇目都适适用多媒体讲授。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散文比较适合制作课件。而像小说、戏剧由于容量大,有些教学目标就很难在有限的课件中体现出来。比如有位教师在制作《林黛玉进贾府》时,尝试制作了近一百多张幻灯片,试图把小说的全貌体现出来。其中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像这样的课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起来。固然花了很多的精力,但以课堂的实际效果来讲,能真正起到作用的却很少。再比如制作文言文的课件,有的老师把所有的文言字词的解释都制作在课件中,学生看了只能产生畏难厌学的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像议论文和杂文这样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制作起来更有难度,而且效果也不理想。

3.部分教师课件做的美轮美奂,但授课内容却空洞乏味

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有些错位的观点:有多媒体现代技术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籍此一举成名。为此,不惜花大量的时间,甚至请人帮忙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CAI课件,让书本搬家,让“黑板”变色,让不足变细,让练习更多,让答案更标准,让思维更单一,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备课。刻意追求形式的新奇,令人眼花缭乱,甚至有时教师在黑板上很轻易写出来的信息,却偏要用鼠标在计算机屏幕上“画”半天;上课时,老师只管自己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忙着操纵键盘和鼠标,而对文本的研读反在其次了,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

三、误区规避下的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方式探讨

在中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进行了多种有益的多媒体教学实践,具体而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信息选择方式

即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语文老师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信息方式。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楚度高的特点,用他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上风。一节多媒体课所展示的内容是黑板 粉笔方式下无法完成的。它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加知识密度,节省板书时间,使授课环节更紧凑,以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文言文教学,内容距现在年代久远,涉及的资料多而杂,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用传统的方式教学,教师常为大量的板书所累,文学常识、古今词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无不用板书,“少慢差费”的弊端很明显。运用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可以利用闪烁、游动线条等技术,转变画面的色彩,转变字形或字号,夸大教学重点内容,使学生加深印象,加强记忆。尤其是在总结归纳阶段,信息密度之大,转换切割之快,条理之明晰,刺激程度之深,是其他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

2.形象演示方式

即选择公道的图形和动画以展示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变抽象枯燥的文字为具体形象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戏剧和较抽象的科技文的教学。学生对古典文学、戏剧可以说比较陌生,对于剧中、文章中的语言理解不深,这直接影响了对剧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戏剧冲突的把握。我们在上课时,假如能挑选戏剧中的出色对白,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真切感受戏剧语言的特点,欣赏剧中人物的表演,无疑会对理解剧本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比较抽象的科技文,假如我们在教学中以课件的形式把相关的图片以及文字展示给学生,将使学生获得非常形象的感受,而这些效果单靠老师讲解是很难达到的。

3.写作指导方式

即提供一定的图片,画面或影视形象,让学生凭借视、听觉和思维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思索,并按一定的方式作文。作文一直使老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写,甚至根本不愿写。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转变这一近况。进行片断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练习文体的需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视频片断,或描写风景、人物,或说明实物、空间,或发布社会现象、新闻资料,或欣赏电视散文、影评等等。

4.创设情境方式

即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针对学生特点创设教学情景。中学语文教材都选自名家名篇,具有文质兼美,丰富的人文性。作为老师要不断地把作者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语文的人文性特点,要求老师通过对策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情感,创造情景,引起共鸣,激活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条件。”“运用多媒体教学,由于采用舞台艺术化的朗读,鲜明地表达出了作品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思想感情。”采用多媒体,用画面、美术,用音乐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能使他们的留意力高度集中。它所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的课堂粉笔教学所无法企及的,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应红艳,长江大学文学院教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