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浅探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26202 浏览:1202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记住自己是在解读文本而不是简单的阅读体验,是在寻求文本的价值以及需要鉴戒的可能性空间。

(二)让学生对精读课文常规性思维进行颠覆

一般的编排体例是一个单元由某一主题或题材或体裁组合,精读课文阅读教学淋漓尽致地浅析,到自读课文可能审美疲劳或者潜在思维的惯性,这就要求新的东西产生,对已有方式的颠覆,可进行熟悉体式下文本的陌生化解读(要求教师提供可行性的引导),或者是主题/表达类似/相反的比较阅读,这将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这样做是希望学生敢于突破已有惯例,敢于进行视野的扩张,意在引导学生革新教学论文思维。

(三)让学生想象的翅膀真正地飞起来

激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联想和想象,激发个体的生活经验结合阅读的独特体验,自由自主发表个人才有的独特思维态势,但要以文本的某一点作为基本点,这是学生个性张扬、语文创造力的一个外在体现。
在不断进行的自读中,学生完全进入学习过程的中心地带,逐渐形成富有个性的解读系统和思维方式,不断体验阅读的乐趣不断把自己引向阅读的纵深处,鲁迅先生曾说“读书的策略、窍门,是靠自己读出来的”“在读中得其益,会其智,融其情”,也是夸大个体自行完成全方位的阅读迁移与提升,所以在读好自读课文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积极投入到接触的一切语文学习材料中去,进行泛读、精读,以增强自读自学的实践能力,以丰富个体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体的阅读能力、提升个体的文本诠释能力,终极提高个体的语文素养。
精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阅读趋向加以引导,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思维,培养革新教学论文意识和能力;而自读课文则是要学生自行把握好阅读的标准(读文本的什么)、效度(解读是否切紧文本的关键)和深度(是否在解读点阐明文本的情理,阐明多少可能性有着,文本作用走向何方)(深度也是新意所在,是阅读体验后诠释文本可读性的依据)。也要求学生能够主动进行长期的阅读。
有效阅读是一个人创造意识的可行性操纵渠道和检测途径,是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新课标下语文阅读课教学不再是教师对文本相对性、特殊化、典范化处理的过程,其革新教学论文与实施牢牢循着语文价值全面性进展要求与个体个性化进展需求,真正让学天生为阅读的体验主体。所以,越是带动学生主动积极介入阅读体验,越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潜能以使学生思维解放并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阅读课教学越是成功的!
(吕志达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350007)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