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鲁迅乡土小说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20852 浏览:944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里是出现最多的,特别是他的小说“文质兼美”,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震撼人心的思想气力|教学论文范文|,应引起广大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在中学语文鲁迅乡土小说教学中存在着主题解读的泛政治化和重知识而轻人文等问题,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本文从中学生喜爱的鲁迅乡土小说文本出发,通过对鲁迅乡土小说中的国民性批判分析,引导中学生理解国民劣根性中诸如“轻易做奴隶”,“瞒和骗”,“好看热闹”等种种表现,理解鲁迅批判“国民的弱点”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留意”,是为了改良人生,改造国民性,使人们摆脱这种愚昧麻痹状态,从面奋起抗争,为争取人类的真正解放而斗争。通过分析鲁迅对乡村社会的复杂情感,引导中学生理解他与曾经在幼年时代哺育过他的农民群众的真挚情谊,对友情和亲情的眷恋,同时掌握他对乡村人物那种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与文化变革的精神状态的真诚而强烈的批判态度,以及对启蒙者本身的失望和批判。通过分析鲁迅乡土小说中祥林嫂、阿Q、孔乙己、闰土的命运悲剧,引导中学生赏析鲁迅悲剧作品毁灭为美、以悲为主、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理解鲁迅敢于面对民族的落后、现实的黑暗的精神,激起人们悲愤、崇敬的感情,达到陶冶思想情操的目的。提出了通过改进中学语文鲁迅乡土小说教学,调动中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的兴趣,引导中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关键词】:鲁迅乡土小说解读文化蕴涵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精神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5Abstract5-8一、引言8-10二、中学语文鲁迅乡土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10-14(一)主题解读的泛政治化10-12(二)重知识而轻人文12-14三、鲁迅乡土小说中的国民性批判14-20(一)对国民奴性的鞭挞14-16(二)对瞒和骗的批判16-17(三)对看客心理的解剖17-20四、鲁迅对乡村社会的复杂情感20-25(一)对理想乡村的眷恋20-22(二)对现实乡村的逃离22-25五、悲剧风格赏析25-30(一)毁灭为美25-27(二)以悲为主,悲喜交融27-30六、结语30-31参考文献3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