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多媒体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31547 浏览:1448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普及,越来越显示出其无穷的生命力,无可否认,多媒体在教学尤其在语文教学上具有一定的上风。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位未能把握正确的“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

1、过分夸大课堂容量,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手段为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有些教师惟恐传授的知识不够,不辞劳苦地把所有能收集到的资料全带进课堂塞给学生,结果使课堂容量过大、学生负担太重,加之图像的快速切换,亦很难以中捕捉教学难点和重点,以而造成学生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对知识也只能蜻蜓点水式地吸取。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给知识的陈述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在语文教学中,就一篇具体的作品而言,其包含的信息量是十分大的,教师尽可能多地渗透与之相关的资料、知识,论述上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贪多的结果只会影响教学效果。

2、过分追求直观形象,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拓展。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突破了文本信息的局限性,使很多知识、情节能够直观化、形象化。因而有些教师在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总是千方百计想方想法将语言文字信息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把握了事物本身的同时也束缚了其自身思维的拓展。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景物和人物形象在学习者脑海中的再现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绝不是终极目的。多媒体通过对文学作品所涵括的文字、声音、图像、颜色、情节等的处理,只能达到对作品的初步审美要求,却无法更深地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而多媒体的显示让学生以为这就是作品的全部,以而在主观上拒绝对这些生动可感的形象进行更深入的思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就缺少了理性浅析,以而导致其思维的萎缩。

3、淡化教学语言,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

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浅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大部分信息可以以屏幕上直接获取,教师往往只是考虑如何将这些画面或文字以口头语言连接起来,这样就出现以复述画面文字代替教师自己教学语言的窘境。这样,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以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以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方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那么,怎样才能使多媒体教学达到高效呢?笔者以为,要做到三适:适时、适量、适当
1、适时。
“适时”就是找准切入点,相机而用。如课前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感画面轻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一节课不同时间出示多媒体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如一位教师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出示由《背影》改编的电视小品《背影》,教师最后讲解课文;而另一位教师一上课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小品《背影》,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最后教师讲解。同样一节课,出示的先后顺序不同,产生差别较大的教学效果。后一位教师的运用显然高明得多。多媒体技术用在该用的时间事半功倍,用在不应该用的时候画蛇添足事倍功半。假如学生的每一节课自始至终满堂都是图片、音乐、动画的“盛宴”,对学生视力、听觉有害很易审美疲劳,削弱了独自感悟能力、想象力、理解力,更无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益。
2、适量。
多媒体的使用要做到适量,过分依靠多媒感受适得其反。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其价值应是为师生所用,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帮助。而什么时候需要这种帮助,要看是不是不用就不行。要当用则用,不用则弃,不要为“装饰”课堂而用。每一节课要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出发,防止内容过多,形式过多,看而无用的现象发生,引起学生疲劳,影响学生效果。

3、适当。下接(105页)

(上接106页)
“适当”就是指多媒体用在“出色”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用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的一节课以开始到结束全部是多媒体展示,屏幕占据了黑板所在的位置,电脑代替了教师,假如把教师的录音加进多媒体,设置为自动播放,完全可以不用教师了。多媒体永远代替不了教师,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应该用在用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解决或者不易解决的地方。在教学中教学大纲规定必须开的实验由于学校条件限制而不能开设,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学生不易接受,为了使教学内容直观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等等。在语文教学中,假如在课堂中用一张张幻灯片把课文的内容逐一呈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就破坏了文学的意境美、想象美,这样的现代教育技术还是不用为好。
工作单位:山东省平度市兰底镇兰底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