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教学中视觉情境构建对策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21378 浏览:949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前大部分的聋校忽视了聋生的特殊性,课堂教学基本上采用普通教育加手语的策略,造成了聋校语文教学高耗低产,教学质量普遍偏低的现象。面对这样的近况,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把“最大限度地挖掘聋生的潜能,推动教学论文聋生的全面进展”作为教学的根本,改善当前的聋校语文教学。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论述,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起到教学语言、教学结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聋生由于听力的缺失,视觉是他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视觉效用,突破语言交流屏障,弥补聋生缺陷,使信息得以有效传播。教师可根据聋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能力的特点,构建适合聋生学习的视觉情境,以充分调动聋生以视觉为主的剩余感官在学习中发挥作用,使得聋生在情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根据构建方式的不同,视觉情境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由视觉媒体构建的视觉情境;二是由人与社会环境构建的视觉情境。

一、视觉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激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点,保证其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感知。教师在教学中构建视觉情境,能将文字、画面、影视有效地融为一体,把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展示在聋生眼前,使学习的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真实”地“再现”了学习环境,营造出使人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以而充分发挥了聋生的视觉功能。聋生通过主动的观察,积极的思维,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语文知识,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介入者。
2.释疑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既渗透着很多自然现象,也有很多离聋生生活较远的比较抽象难懂的内容,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聋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因此,在教学时,有些疑难处重点处单靠老师的讲解,聋生不轻易理解。假如适时地利用多媒体创设视觉情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最大限度地调动聋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以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3.传情
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贯串着作者的思想,渗透着作者的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感情。教学中,利用视觉情境这一“”,可以把聋生的心融入作品,在感情上与作者共鸣。扬其长而避其短,借助图象的烘托,教师的体态语,强化聋生的视觉刺激,为聋生创设一个最宜产生情感共鸣的情境,丰富聋生的情感体验。
4.审美
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聋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聋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观点,引导聋生感受美、欣赏美。语文教学中创设视觉情境能再现美,使聋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课本剧的表演,不仅可以加深聋生对文章的印象,培养想像和革新教学论文能力,而且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二、视觉情境构建对策

1.利用生活实例展现视觉情境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习的空间,将教学活动置身于聋生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视觉情境,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进展聋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条据写作教学中,为避免枯燥空洞的论述阐述,笔者设计了写作情景,让聋生身临其境般完成学习和写作的过程:课堂上,安排聋生彼此扮演借款人和债权人,通过互相借、还物品并写借条、收条,让聋生在生活实例中学习借条、收条等条据的写法,了解在写作中应该留意的一些具体事项。又如在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课教学中,为了练习聋生运用“要看对象看场合说话并使用肢体语言、留意语气语调”的技艺教学论文,笔者设计了一个生活情景:在一次父母带你去串门时,对方家里有三个不同年龄的人,面对他们,你会怎样询问别人的年龄?然后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小孩、同龄人和七十岁的老奶奶,请几个聋生询问,再让大家点评。在聋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行教学,既可激发聋生学习的热情,又可使聋生感受写作和口语交际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2.巧用现代媒体创设视觉情境
由于聋生受其身心特点、认知水平的制约,感知、理解、记忆等思维能力都比较低,语文教材中有些重点词语、关键句子和主要段落,内容比较抽象,假如教师干巴巴地讲解,并让聋生死记硬背,聋生即使暂时记住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而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过程、策略、细节等等活起来、动起来。教学中,笔者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的特点以及快速、方便的优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帮助聋生揣摩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荷塘月色》一课,课文在描写月色时,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为了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旨意,笔者就采用动画图片,引导聋生来感受:“泻”与“照”“浮”与“飘”有什么区别?能否把“泻”改为“照”?“浮”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洗”和“画”又分别描写了什么?通过谈论,稍加点拨,聋生便懂得这些动词使用之妙处。多媒体演示这种形象化的手段,为创设视觉情境提供了有利条件,能让聋生以视觉角度去充分体验和感受,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聋生的缺陷。它能把文字、图象、时间、空间、动态、静态的各种学习材料统统融合在一起,让聋生获取生动形象的感知,拉近与课文的间隔,既消除了聋生学习的紧张感,又扩大了时空观,大大提高了聋生学习的效果,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3.运用体态语言显现视觉情境
法国人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过,“人所能了解的感情,只限于和他自己感到相仿的感情”。由于聋生的情感体验相对贫乏,在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上常常陷于游离与苍白。运用体态语言显现视觉情境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聋生的留意力,还可以体验作者情感的脉搏,使聋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振。课堂上,老师带领聋生朗读课文时,应该配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让聋生受到视觉刺激后马上能明白这个句子的含义。如在教《荷花淀》一课时,当读到“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时,笔者脸上体现出嗔怪又赞许的神情,让聋生感受到这句话包含的感情。当读到“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和“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这两句时,笔者用教棒指着“哗,哗,哗”这几个字,手势比较慢,同时脸上显出轻快、悠闲的神情;指着“哗哗,哗哗,哗哗哗”这几个字时,手势比较快,脸上也显出急迫紧张的神情。聋生形象地理解了同样是划船,作者描摹的水声却不一样的理由。聋生以老师的体态语中得到了情感的共鸣,也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借用课本剧表演再现视觉情境
课本剧表演是指通过设置表演情境,用语言、表情和动作等形式把课文的内容和情节再现出来。课本剧表演形式自由活泼,实用性强,符合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恰当的课本剧表演再现课文内容,可以激发聋生学习兴趣,促使聋生积极思索、大胆想像,以而进展语言能力,同时还能开阔聋生的思维。如教学《项链》一课时,笔者避开繁冗静止的讲授,让聋生充分预习后表演。他们学做导演,编排并创造情节、选择角色、揣摩人物、制作道具,富有创意地表演了《项链》课本剧。聋生们充分发挥想像力进行拓展或补充,将课本内容巧妙地融汇到剧情之中,他们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用生动的手势语、丰富的体态语,把一个个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课本剧表演构建了丰富的视觉情境,符合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是聋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一种体现。聋生通过自己的表演,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既提高了语文阅读水平,又培养了善于想像,敢于革新教学论文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了审美体验,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锻炼了胆魄和应变能力,为以后回归主流社会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聋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视觉情境来配合教学,能有效地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教学空间,化解教学难点,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学论文聋生的能力培养,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教师应当以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聋生实际,恰当、巧妙、有效地构建视觉情境,正确地把握视觉情境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时机,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以而最大限度地挖掘聋生的潜能,推动教学论文聋生的全面进展。
参考文献:
[1]周莹.视觉情境与聋校课堂教学[J].南通大学学报,2008,(9).
[2]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傅敏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31002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