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25899 浏览:119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民俗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有生活习俗、生产习俗、礼节习俗、社交习俗,时令习俗,以至道德风尚、民间信仰等等。通俗地说,凡衣、食、住、行、婚、丧、喜、庆皆属于民俗。民俗文化就是民众的生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代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普遍感到陌生,对民俗文化知识所知甚少,对传统文化的远景普遍忧虑,甚至对民俗文化体现出排斥情绪。
以我所处的福州地区来说,福州的民俗丰富多彩,其中有淳朴而生动的,有浪漫而美妙的,有现实而功利的,有神秘而怪异的,当然也有愚昧而可笑的。探讨民俗文化不仅要去粗取精,而且要探古研今,古为今用。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了探讨民俗文化的调查浅析总结的能力,让学生介入福州民俗的调查探讨,探讨他们平常不重视却极有价值的身边的文化生活,比如让学生在节日、饮食、民歌、……中去体验我们的祖先的血与泪,爱与恨,苦与乐,悲与喜,让学生明白这些是我们的历史的见证,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这些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可以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喜爱,学生在调查探讨中有收获了,才懂得珍惜传统,才会产生保护文化的意识。
人教版必修五册教科书中“梳理探究”部分实际上是一些语文专题活动。这些活动有的侧重于对学生以前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在长期积累基础上的巩固和整合;有的属于专题探讨,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思索、合作探究一些不足,培养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语文必修五册中的“探究专题”,以福州地区为例,我对高二的学习安排如下:
A、高二上学期可以选择以下专题探讨福州的民俗文化:
优美的汉字(方言之福州话)
奇妙的对联(福州名联)
福州话与文化
福州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走近文学大师(走近福州的文学大师)
福州方言与文言
B、在上学期积累基础上,高二下学期筹办“福州民俗文化探讨网”,包括以下内容:民俗探讨、方言文化、福州历代文人作品探讨、福州当代文人作品探讨、文化寻根、文化、曲艺民乐、传统工艺、文化遗产、饮食文化等栏目
高二的活动设计方式是探讨性学习,活动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探讨探讨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会做调查,学会动手操纵,在实践中论述联系实际,在动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高二学生应具备的学术品格。当然,培养学生比较正确地熟悉民俗、看待民俗的能力,也是我们的重要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民俗文化产生喜爱,并能体味民俗文化给予我们的幸福,懂得用珍惜的眼光看待传统民俗,学会保护文化遗产,那作用就更深远了。

三、阶段成果

目前,我的设想和思路已获得学校肯定和支持,语文组已积极行动起来,各项探讨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中。高一的课前诵读《论语》以开学初就已经开始,演讲也已开始;《论语》学习硬笔书法比赛已评出若干奖项,《论语》学习手抄报比赛正在进行中,《论语》探讨性论文也已在筹备中。学生学习《论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张口闭口时不时冒出《论语》名句,作文中也常常运用《论语》的观点和例子,待人接物等也自觉不自觉受《论语》的熏陶,精神风采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对这届学生的评价是特别懂礼貌,学生味特浓,这不能不说和我们开展的活动有很大联系。
高二探讨性学习也已初见成效,学生在街头巷尾做调查,上图书馆、上网查资料已成习惯,探讨的专题已经做出几个,作为校本课程的素材。校园里也能听到些方言了,而且有时会听到有关于方言的争论:写到关于文化的作文,较多学生能信手拈来,不再是满教室唉声叹气的了;学生对一些名胜古迹也发生了兴趣,去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同学也多了,……变化在悄悄进行中。
传统文化是个大课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不仅转变着我们的教学策略,更转变着我们的观念,摆在语文老师眼前的路实在也是辛劳而漫长的。本文旨在寻求新课标下语文与弘扬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一座桥梁,探讨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着眼于过程,注重进展,重视操纵,夸大开放性与天生性。在探讨与实践过程中,努力探讨,希望能不断革新教学论文,不断进展。
★作者先容:黄尉蓝,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教师。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