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教师,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要用数据说话

更新时间:2024-01-26 点赞:24463 浏览:1086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数据的积累,对教育信息化的进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当前上海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运用推进工作,同时也为使学校了解自身进展情况,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运用推进办公室在463所农村中小学校中开展基线调研,为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运用推广工作提供重要的对策依据。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数据浅析;科学进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0-0004-06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的进展带来了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方式、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革新人才具有深远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是实现教育跨越式进展的必定教育论文选择。在教育信息化高速进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数据的缺失对于各级层面全面了解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展目前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何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最终实现跨越式进展,关键的一点是要了解目前状况,明确进展的起点,通过基础数据的积累和浅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一、开展基线调研,掌握一线数据

为实现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现代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化,上海市教委于2007年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展的举措,选取各区(县)实验学校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初见成效的基础上,2009年,上海市教委开展了面向全市农村中小学开展教育信息化运用实践,上海市9个区(县)全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运用推进工作正式启动,以此作为郊区农村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与进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力求通过教育信息化的进展带动教育现代化,最终实现教育的均衡进展。

(一)调研内容及策略教学论文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当前上海市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掌握第一线的信息化基础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信息化运用推进工作,同时也为使学校了解自身进展情况,2009-2010年,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运用推进办公室在9个区(县)的463所农村中小学校中开展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线调研(以下简称基线调研)。
本次调查涉及上海市9个区(县)463所农村中小学校,调研主要策略教学论文是网络问卷调查法、定量和定性浅析法、内容浅析法,调查对象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三类,共设置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三种类型的问卷,其中:“管理者问卷”由校长填写;“教师问卷”由教师填写,选取教师覆盖了所有年级与学科;“学生问卷”由学生填写,涵盖

三、四、五、六、 七、八、九共7个年级。

问卷题目主要以单选和填空为主,补充说明为辅。管理者问卷的设置目标包括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进展、软件与资源建设及保障措施等;教师问卷的设置目标包括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技能进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运用、运用行为、运用产出、运用效益及运用需求等方面;学生问卷的主要内容有学生信息素养、运用信息技术的学习行为及绩效等。以期以各个方面了解我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目前状况和基本数据,掌握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制约农村学校信息化进展的理由和预测未来进展的走势,进一步推动我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进展,达到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进展。

(二)调研过程与抽样统计

1.准备工作
(1)设计问卷,开展试点调研,调整调研问卷。
(2)搭建网络平台,开展问卷调研的操作培训。
2. 问卷回收情况(见表1)
3.数据处理
(1)删选
为保证问卷数据的有效性,提高统计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对回收的管理者问卷和教师问卷进行了数据的筛选。依据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客观事实,对不同的题目设置筛选条件,删除不符合条件的无效数据。在有效数据的基础上按下述抽样参考标准和抽样策略教学论文进行抽样。
(2)抽样
教师和学生问卷数据非常庞大,采取抽样方式处理,依据教育统计学原理及实践探讨经验,随着总体数量不断增加,样本数量的增加逐步减缓,在总体数量与样本数量曲线图上呈一条负加速的增加曲线,如上图所示。
另外,针对不同数量的数据所要抽取的样本数量,可依据推算样本数量的公式计算,得出总体数量与样本数量的参照数据,见表3。
根据以上抽样策略教学论文,得到的抽样数据和抽样比例如表4所示。

二、硬件设备充足,带宽仍需扩充

学校进展教育信息化离不开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这些都直接联系到学校师生的教学方式和信息化运用水平。为此,本次基线调研对我市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设施的配备情况进行了普查,以计算机普及率、硬件设备、校园网带宽等方面入手,基本摸清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硬件情况。

(一)教师计算机配备充足

调查统计显示,我市农村中小学的教师计算机配备充足,师机比平均达到0.97∶1,基本达到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并且部分学校还拥有一定量的公用机;教师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率也很高,达9

2.54%;且拥有计算机的教师家庭的联网率很高,达到95.8%。

(二)学生计算机有待普及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配备充足,但学生的计算机普及情况就不容乐观了,我市农村中小学的生机比还有待进一步调整。数据显示,生机比平均为14.43∶1,区县间初中的生机比例差别比较显著。学生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较低,仅有32%的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在各学段间无显著差别,但区县间农村中小学生家庭计算机拥有率差别比较大。此处是以2005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运用情况的调查探讨》报告中显示城市地区已经有68%的中小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作为参照。
1[3]

调查还发现,拥有计算机的学生家庭联网情况良好,即在32%拥有计算机的学生家庭中其联网率为8

5.94%。小学、初中和九年一贯制的情况相差不大,均在平均水平上下。

(三)校园网建设需投入

以管理者问卷的硬件设施调查得知: 我市农村学校的计算机联网情况比较良好,平均水平达96.47%。校园网主干带宽基本能满足学校需求,76.7%的学校内网带宽达到了100M,其中达到1000M的学校占23.7%,低于100M的学校占23.3%,其中低于10M的学校占6.3%。根据对学校软件平台的运用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中小学运用最多的是校园门户网站(89.47%)、校本资源库(65.37%)和教务管理系统(5

4.57%)。故100M的校内主干网带宽基本可满足目前教师的教学需求。

而校园网外联出口带宽建设还有待进展。管理者问卷的硬件设施调查显示:我市农村中小学外联带宽主要集中在10M,约占41.6%,出口带宽达到100M的学校有24.9%,达1000M的仅有20多所学校。因此,还有五分之一的学校外联出口带宽低于10M,随着视频、网络教研等运用的普及,在今后学校互联网络进展中需要加强该方面的建设,增加投入必不可少。

三、软件平台成规模,资源使用需加强

(一)软件平台建设较完善

调查显示,受访的市农村中小学中90%以上都已建成本校的门户网站,有89.47%的校园门户网站经常更新;还有50.10%的学校建有在线讨论区,接近40%的学校拥有校内视频点播系统等等,都充分说明学校的信息化软件平台建设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其中,80%以上的市农村中小学拥有校本资源库,对校本资源库进行经常更新的学校达到了65.37%;近半学校建有教师博客群,而21.67%拥有了学生博客群。再加上平台中的师生电子邮件服务、教务管理系统的建成率分别为43.3%和58.67%,其经常更新的学校所占比例分别为29.63%、4

6.70%,都反映了学校在平台建设上的长足进步。(具体数据见表5)

调研中还发现,上述软件平台系统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相关数据大都优于小学和初中,值得认真浅析探讨。

(二)资源建设使用是关键

中小学信息化进展不仅要有硬件和软件平台的建设,更要有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经过调查,我市农村学校的资源总量与学校规模相关联,校级资源的总量平均为7

7.33G。

调查发现,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构成比例比较科学。42.8%的学校数字资源来源于自制资源,通过其它途径获得的资源占57.2%,即外部资源与自制资源比为4∶3。这样的比例构成,既保证了学校特点资源,又注意吸收借鉴,有利于学校资源的动态、持续进展。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资源支持是教学资源包,他们主要认同的是“简单修改”后使用,因而提供给教师易于整合的素材资源和工具比完整的课件更加符合教师需求。对于资源的使用方式,主要是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进行简单修改后,运用于教学之中。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指导”成为继资源包之后的教师之第二需求,表明目前中小学教师开始关注在课堂中如何切实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课堂教学。

四、信息素养有侧重,课程整合显成效

毋庸置疑,教育信息化是为了教育的现代化服务的,这就决定了信息化教学应当为师生的进展提供支持,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师生教与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就是为了加快这一进程,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城乡教育的均衡进展。

(一)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各有侧重

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得计算机证书的比例非常高,达90.7%。教师参加信息化活动和获得奖励的比例也比较高,平均为34.5%。约有90%的教师参加过校(或区县、市)的信息化活动,其中一个学期参加相关信息化活动次数“1-3次左右”的教师占49.3%。
但是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论述和实践探讨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市农村中小学近年来平均每位教师参与课题的数量仅为2.07个,而且论文发表数量同样不容乐观,发表论文数为0.85篇/人,总体数量偏低。
相对于教师,中小学生获得计算机证书比例不高,平均为20.43%,但是学生参加信息化活动比较积极。平均一个学期参加3次以上信息化活动的学生比例达42.8%,一学期参加5次以上信息化活动的学生也达到了24%。中小学生参加信息化活动获奖情况良好,有1

7.27%的学生在相关信息化活动中获得奖励。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见成效

调查表明,上海市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在第一阶段(以知识为中心封闭式的课程整合)上的进展,已渐近成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上,“呈现教学内容”是最主要的使用方式。有3/4的教师经常使用技术呈现教学内容;有1/2的教师会经常运用技术拓展教学内容或者辅助学生开展课堂练习,而有1/4教师能经常使用技术帮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还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至少两周一次运用平台进行教学计划管理。
问卷中以“至少70%左右”的课上能用常规教学软件为例,82%的小学教师能做到,70%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会做到,66.07%的初中教师能做到。小学教师每堂课都用到常规软件的达到60.4%。这些数据说明教师在常规教学软件(如PPT、word等)的使用情况良好,近3/4的教师经常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还有1/2的教师会经常利用网络资源于教学中。而其它教学软件、数字音视频、电子白板等在教学中正处于推广阶段。
调查还发现,有70%以上的教师认为技术的运用对完成教学任务有帮助,有80%学生喜欢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以调查对教师使用资源的行为浅析中得知:小学教师对于工具的使用频度高于初中、九年一贯制,因而其熟练程度也要好,另由于技艺的熟练程度与效益直接有着联系,因而小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产生的效益也好于其它两类学校。还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满足自身学习需求,80.1%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对自己的学习帮助“很大”和“较大”,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持有赞同的态度(具体数据见表7)。
2[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