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着理由及优化措施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26178 浏览:1122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达到大专学历教育的文化素质标准,另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案例是现在高职院校的首选。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有着的主要理由的论述,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合作共同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起高职教育的使命。国内外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学校和企业的长期有效的合作,可以使高职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企业的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能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高职院校不断进行教育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进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工学结合

关于工学结合,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按照1987年第五次世界合作教育会议精神,工学结合教育具有如下特点:①培养运用人才;②保持高质量;③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培养过程,教育计划由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商定并实施与管理;④生产工作是教育计划的整体组成部分并占有合理比例,也是成绩考核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⑤有正常的起止时间。工学结合是一种注重实践经验学习、实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以而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和社会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二、当前高职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有着的主要理由

1.校企合作机制不够规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提出和实施本来对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都是有益的,但是由于校企合作的机制不够规范,导致在管理制度与操作上都不够规范,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缺乏经验,学生难管理,企业怨言多,着眼点欠缺长远眼光,,大多还处在短期合作、浅层次合作的阶段。

2.校企合作课程设置欠合理

由于在课程设置上不够合理,导致高职毕业生专业论述水平低于普通高校学生,职业技能又不占显著优势,在人才市场上遭遇尴尬。一些院校只是喊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口号,执行的还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案例的课程系统,并没有真正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改思路设置课程和制定教学进程。

3.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要求尚有差距

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要求有差距,特别是在“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大背景下,现有的专任教师队伍还不能适应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要求,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持续进展的瓶颈。一大批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历的年轻教师走进了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但因为很多年轻教师是以高校到高校,缺乏一线工作经验,所以在指导学生的实操实训方面有心无力。

4.欠缺完善的考核评价保障

在实施人才培养案例的过程中,有些学院欠缺考核评价保障,使得论述评价和实践评价、学校和社会评价脱节。评价系统不完善,对学生、教师的考察不到位,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实践技能不够硬,达不到企业的标准。特别是在社会评价上,要将实习单位的评价纳入见习、实习的考核,由学生所在岗位的管理人员给学生进行评价,使教学的考核评价系统与行业需求接轨。

三、优化措施

1.规范校企合作的合作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案例

学院要将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以合作办学促进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探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以人才培养案例为载体,统筹人才的培养教育,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案例,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真正做到学院、企业和学生的三赢。

2.校企互动、工学结合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经济进展服务的,也是为各个企业服务的。因此,学校的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重点。课程设置作为体现专业最终培养目标的关键,应立足于社会对其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来设置相关课程。所以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应在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指导下进行。

3.建立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所谓双师结构,就是教师队伍里既有负责教授动手实践能力的技师,又有教授课堂论述知识的教师,根据课程情况合理安排两者的结构组成。学校在进行师资建设时不但要重视学历、职称,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的经验和研发产品并运用的革新思想。

4.校企合作共同构建教学管理系统和考核评价系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案例的开展,要根据校企双方对教学和管理的实际要求,完善教学计划和管理的组织和实施。就学校层面的管理而言,主要应该做好两个方面:
一是计划与指导。教学管理要与经济进展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经济进展方向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思维方式,并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案例的特点和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做好学院的整体教学规划,制定反映工学结合要求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教育教学和培养方向以及如何完成培养目标。
二是管理与服务。即按照学校的整体规划和现实教学基础,对每门课程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定期监督、浅析,发现理由要及时反馈,及时探讨解决案例等;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因涉及教学及实训、生活及安全、权益保障、矛盾纠纷等一系列校外理由,那就需要周到的服务,以保障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推行工学结合育人方式必须打破以课堂考试结果评价学生的传统方式,构建突出能力、多元考核的开放性评价系统。即取消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进行评价的方式,建立“论述考核”、“日常考核”、“项目考核”、“实践考核”、“结业测试”等多元的考核方式。尤其是实训考核评价要与企业要求相一致,要将企业内部管理的机制纳入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使人才评价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更加有效的全方位结合,突出能力的导向型。
参考文献:
郑祖宪.实行产学研结合,全面推进高职办学与人才培养方式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6).
杨玉泉、张静. 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案例研发的基本取向[J]. 职业时空,2010(8).
[3]陈小军、张善智、崔景茂.“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方式的探讨与实践.职业教育专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