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培养学生可持续进展观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22536 浏览:977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摘要:中学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的联系及其密切,生物课程是渗透环境意识和可持续进展观的核心科目之一,生物课程承担了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升利用好生物对学生进行可持续进展中的环境教育,通过了解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及行为意识等情况,并对生物教学中实施可持续进展的环境教育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生物教学;可持续进展;环境教育
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进展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要把制约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加与社会生产力的进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1997年,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必须实施可持续进展的战略。要实现可持续进展的美好愿望,必须使这一战略思想落实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当中,而教育是落实这一工作的关键,生物课程是渗透环境意识和可持续进展观的核心科目之

一、生物课程承担了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学生可持续进展与环境保护意识的近况

为了准确了解学生对可持续进展与环保的掌握情况,笔者对本校初一、二学生共30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5份,回收问卷305份,回收率100%,学生对问卷进行了认真填写,调查实际的内容有:
①对可持续进展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的掌握。
②对可持续进展环境保护的态度思想意识。
③对可持续进展环境保护的行为意识。

(一)关于可持续进展与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

以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可持续进展与环保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有95%的学生已经意识到我国环境总体仍在恶化,89%的学生知道塑料包装袋是白色污染,80%的学生知道废旧电池对环境污染很大,说明学生还是对环境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又有所欠缺,特别是可持续进展知识薄弱,只有30%的同学知道废旧电池对环境污染很大。其中80%的学生认为科学家可以治理好被污染的河流,83%的学生认为垃圾多了直接焚烧掉,73%的学生认为老鼠很讨厌,该消灭光。50%的学生认为大自然水很多,不用担心没水。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可持续进展及生活中的环保知识的认知很有限,需要加强学习有关知识。

(二)关于可持续进展与环境保护的思想态度意识

在调查数据中只有10%的学生会关注环境不足,80%的学生选择不怎么关注,无所谓;10%的学生会和家人朋友谈论环境情况,60%的学生选择了以不谈论,有52%的学生愿意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植树活动,52%的学生愿意积极参加各种环保教育活动。以调查数据看出:学生对于可持续进展与环境保护有一定的意识,但意识不强,有待加强。

(三)关于可持续进展与环境保护的行为意识

在第三部分行为意识调查中,购买洗涤剂时选择环保型的只有10%;对于废旧电池的处理,82%的学生选择随垃圾一起扔掉;对于周围的人不爱护环境,只有5%的学生选择出来阻止,75%的学生选择随波逐流。有78%的学生认为浪费水、电不对,有节水、节能的意识,但只有20%的学生会主动关掉滴水的水龙头,15%的学生会随手关灯,有62%的学生有重复利用纸张的习惯。以数据可以看出:生活中学生的节约意识还是比较好的,大部分的学生是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没有真正贯彻到日常行为中,缺乏氛围,不敢出面制止不文明的行为。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进展与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

以调查数据可知学生对于可持续进展环境保护有一定的意识,但意识不强,有待加强。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利用教材加强对学生可持续进展环境保护的教育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基础。
在初一绪论课中笔者就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污染不足。如:学校旁边的黄埔古港河涌,以前环境优美,人们是在船上品尝远近闻名的艇仔粥,后来由于人们随意倒垃圾、污物,河涌环境受到污染,水质变差,常年散发着难闻的臭味。教师可带领学生考察其产生的理由及造成的危害,让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解释周围环境变化的理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又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环境教育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打下基础。
再如:七年级中“生物与生物圈”“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八年级中“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等都可以渗透环境教育。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历程中要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结合学生身边的环境不足,激发其探讨环境不足的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存活的重要作用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教育和帮助他们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利用实验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进展与环境保护的行为意识

以调查数据可知学生对于可持续进展环境保护行为意识上。具有节约意识,但并未完全贯彻到实际行为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应该以一点一滴做起,以教室、实验室、学校做起,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初、高中的教学中是常常有的,要完成所安排的实验,可能会产生对环境的影响。作为生物教师,要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以下几方面进行环境教育,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行为意识。

1.实验要有革新构思,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实验前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进行改造,学会以环保角度设计、改善、挑选实验案例,选取实验药品。尽可能采取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案例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争取既达到无害化实验又同样达到实验目的方向设计。如:做昆虫标本时,为防虫、防腐,可选松香煮成液体代替苯,以而减少用防腐的污染。

2.实验中材料、药品要节约,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发给学生用的材料、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即可,尽量推行微型实验,这样可以减少污染和缩短实验时间,也能降低水和能源的消耗,由此在做实验前,要统筹安排,尽量节约资源,减轻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论文摘要

3.准备要细致,操作要规范,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由于各学校条件有差别,不管是新、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会影响环境。由此,实验中教师要和学生明确操作规范,制定实验操作规则,在操作中加强指导,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和观察历程中接受环境教育,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引向环保方面。

4.注意实验后的废物处理,强化学生的环保行为

在实验中会产生的气体、液体、固体废物,这些废物不易清除。但不能忽略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尽量无害化处理。故在实验完成的课间,要学生快速地将能收回的物品收到讲桌指定物品盆中,有害物不管是在桌面还是在地面都清理进垃圾桶中,保证让下一个班进实验室时有整洁的环境,也能将教学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三、结合实践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进展与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

以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生活中学生的节约意识还是比较好的,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日常行为中,缺乏氛围,不敢出面制止不文明的行为。
在实践中加强环境教育,环境知识、环境情感、环境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推动的。生物课外活动是环境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教师可以多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第一,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或建立实验室的生物角等,使其感受生命的可贵,以细小处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对本地区大气、水质、动植物资源等进行考察,结合我国环境不断恶化的近况,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三、组织学生进行各类环保调查,培养环保行为习惯。

四、利用全球性环保纪念日等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

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学校组织的专题实践活动,大部分的学生愿意积极参加。如:在植树节(3月12日)、地球日(4月22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人口日(7月11日)、世界粮食日(10月6日)等纪念日举行相应的专题讲座。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社会责任感等,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环境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以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良好环境素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学环境教育既是国策教育,又是国情教育,更是人的素质教育。面对21世纪的中学生物教学,应主动适应时代进展的需要,同其他学科共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及责任心,为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汪丹,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探讨[n重庆师专学报,2001(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