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浅谈中学生心理抑郁早期干预生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13672 浏览:575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中学生心理抑郁问题正以每年9.7%的速度增长,严重的心理抑郁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行为。对中学生心理抑郁问题实施早期干预,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抑郁 早期干预
心理抑郁是指个体在一个时期内感到无精打采、闷闷不乐的一种不良情绪体验。心理抑郁对个体的生活有着消极影响。若能尽早发现中学生的心理抑郁症,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或消除其对个体的负面影响。

一、中学生心理抑郁的早期表现及实施早期干预的必要性

中学生心理抑郁的早期表现主要有:情绪低落、紧张、易怒、自觉没有价值、出现意念,对未来缺乏希望、容易疲倦、食欲不振、失眠,行为上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有自伤、行为等。目前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应对压力、交际、困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往往会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出现抑郁,而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是产生行为。如能将学生的心理抑郁扼制在萌芽状态或在抑郁倾向的初期就及时发现,并进行合理的引导,将有助于降低中学生心理抑郁,减少中学生事件的发生。

二、中学生心理抑郁早期干预的具体策略

近年来,心理老师参与到各个年级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他们每周有固定的心理健康课,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及时有效地了解当前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适应状况、人际关系处理状况和情绪状况。但这种问卷式调查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只能静态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其测试结果对直接进行干预措施的实施并不能提供有效的信息,且因学生主观判断能力的限制或是因某些原因产业的回避现象,使测试的实际效度大大降低,所以我们还组织心理教师进行实地观察、家访调查等活动,对一些性格内向、家庭突发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去世、家庭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的学生进行密切观察。而且学生在患上重度抑郁前,其行为表现多会出现异常,如学生成绩突然大幅下降;外向的学生突然变得少言寡语;做事积极的学生突然不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喜欢封闭自己;同学关系良好的学生突然经常和同学吵架等。作者认为,学生持续出现反常的行为,即便不是有心理抑郁,也很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应当引起警觉。
处于青春时期的中学生,都会有成长的烦恼。可能是同学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交往的问题;也有学习压力产生的消极情绪;还有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带来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尚小,家长往往会忽视孩子的心理烦恼,一味要求学业。学生缺乏倾诉的对象,导致其心理抑郁的累积,如果心理教师能够耐心、真诚的对待学生,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一定能发现、并引导学生倾诉心中的抑郁情绪,将有助于缓解学生的抑郁情绪,从而达到了早期干预的目的。
我校在学生素养培养方面,做到防微杜渐,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高一的军训,就是培训学生吃苦耐劳和严谨的作风纪律,从而提高目前独生子女应对压力、困境的能力。尽力营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可减少学生心理抑郁的产生。如:在教室布置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名人名言,在走廊张贴英雄伟人的画像及光荣事迹,在路旁制作“我能行”、“勇者无惧”等鼓舞人心的标语。让学生在一个积极的、充满力量的、健康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有效地控制了抑郁情绪的产生。
我校还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对早期心理抑郁学生进行干预治疗:主要有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相结合法,集体治疗与个体治疗相结合法。

1.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结合法

认知治疗,是以纠正和改变患者适应不良性认知为重点的一类心理治疗的总称。对中学生抑郁心理的干预可采用Beck认知治疗法,原因是Beck认知治疗对轻至中度的抑郁症最为有效,而中学生抑郁心理产生的早初期,多是轻度抑郁。具体过程,第一步启发学生寻找不良认知;第二步协助学生暴露认知曲解或逻辑错误,并加以讨论、检验、合理推论;第三步通过反复“诘难”改变负性自动思维,放弃原有的错误认知,建立正确认知。合并采用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和系统脱敏疗法对学生心理抑郁问题进行干预。通过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减低学生的各种不良情绪体验,使他们在治疗结束后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自责倾向)和敌意(责他倾向)去学习生活,进而帮助学生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观。用系统脱敏疗法诱导学生缓慢地导出其心理抑郁的原因,并通过某种刺激或反复刺激逐步减轻直至消除心理抑郁症状。

2.集体治疗与个体治疗法

对群发性抑郁问题可进行分类的团体辅导。很多中学对抑郁问题的干预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系列主题辅导,但辅导的效果不明显。因中学生多处于青春叛逆期,个体差异较大,主题辅导通常只能满足部分学生心理需求,对一些自认状态良好的学生影响有限。对抑郁症严重的个体,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辅导不够深入,干预效果较差。因此,学校尝试采用分类的团体辅导。即开设大量的辅导主题,且每个辅导主题都由浅入深进行多次强化辅导,所有主题辅导均向学生公布其具体时间,学生不以班级为形式,有绝对的自由选择权,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自认为有必要接受辅导的主题课去听。这种辅导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同类学生之间有较为相近的心理感受,辅导气氛活跃;辅导教师只需针对主题精心准备,工作负担减少,研究深入,考虑全面,能进行较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辅导。个体治疗突出的是其针对性。
因此,中学生心理抑郁问题是我国教育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早发现早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中学生抑郁症病发率。建议中学教育增加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定期进行心理教育,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袁国桢,程灶火,杨碧秀.不同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50-52.
黄胜,吴传东,杨庆雄,等.独生子犯罪者心理状况对照研究[J].海南医学,2005,16(8):58-59.
[3]王玲,何海英,王梅,等.早期干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8,10(9):1288-129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