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非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21316 浏览:950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达到发展学生的语文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实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传统的教育偏重于提高学生能力、智力的研究,而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不够,因此出现了学生意志弱、自制力差、高分低能等现象。后来,专家们经过研究,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果是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占25%,非智力因素占75%。教师如果重视采用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格,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下面拟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语文智力因素的发展谈两点感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产生,往往要靠外界的刺激和诱发。
遵循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有趣的导语、课堂主问题、结束语来实施相关的教学环节。

1.导入语设计

课堂的导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艺术。精彩、高超、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很快进入佳境。
如《家》这篇课文的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MTV《让爱住我家》,不少同学脸上还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你有哪些感想急于告诉其他同学呢?
学生发言……
师:说得太好了!是呀,家,是妈妈的牵挂和唠叨,是爸爸的叹息和瞩望;家,是爷爷胡子里长满的故事,是奶奶皱纹里饱含的沧桑。我们怎么能不爱它呢?家,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当代作家周国平是怎样揭示“家”的真谛的呢?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徜徉《家》的世界,与这位作家进行一次人生的对话。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开始就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情感、认知等方面的铺垫。

2.主问题的设计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指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能起主导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下面我们通过《家》的教学来探讨一下主问题。
师:朗读全文后,提出问题: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它带给了人们怎样的感受?
生1: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馨”。
生2:作者认为“家是永远的岸”,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梦魂萦绕”和“永远的”“牵挂”。
师:也就是说前面的比喻是后面比喻的前提,后面的比喻是前面比喻的深化。“家是什么?”不同年龄、身份、阅历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家才是一个“好”家呢?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生1:温馨的、浓情的就是好家。
生2:好家是让你在感到累和无助的时候,能够给你力量和温暖,能够让你想到它就感到很舒服。
师:同学们的发言既深刻又富有诗意。老师想说的是,我们在沐浴家人关爱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加倍地爱我们的家人,爱一切我们应该爱的人!最后,愿在座的各位同学和老师都有一个温馨、温暖的家!
请看主问题:“家是什么?它带给了人们怎样的感受?”在教学中主导着、牵动着全篇课文的研读,课堂上由于这一个问题而形成明显的长时间的学生活动的板块。

3.结束语的设计

语文的结课离不开情境性和趣味性,并且还具有收束性、归纳性、延伸性的特点。基于此,语文的结课同样讲究形式多样,注意生动活泼。

二、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勤学”

像兴趣可以培养一样,意志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塑造和锻炼臻于完善。在中学阶段,学生对学习有着很大的情绪,只有培养顽强的学习意志,才能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需要,学习过程才会成为主动探究的过程,遇到问题努力寻找答案。

1.加强必要的语言积累

新课标多次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记得一个学生的作文文段:“我的爸爸对我一向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在房间里学抽烟,爸爸发现后,顿时气愤极了,于是狠狠地揍了我一顿。从此,我再也不敢抽烟了。”从文字看,够简洁、通顺,但不难看出写作词汇贫乏。后来,我着力启发这位学生回忆当时他父亲生气的情景,改写成下面一段文字:“那天,我做完作业,看见桌上一包‘五叶神’,忽然想起爸爸平日吞云吐雾那得意的样子,于是我偷偷点燃一支烟。正在这时,门推开了,爸爸闯了进来。只见他咬着牙、瞪着眼,脸色铁青,快步上前指着我骂道:‘你……’说完,‘’两个耳光,打得我脸上火辣辣的痛。接着爸爸又下令叫我把烟丢掉,他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像瘫痪似的。”这段文字通过细致的描写,人物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可见,有了生活的体验,还应具备表现生活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运用和锤炼语言方面勤下苦功。

2.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因为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终身受益。所以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三个条件。一是坚持,尤其开始每天都写,来不及就第二天补写,决不偷懒。二是认真,对触动了自己的事情和心情要仔细写,努力寻找确切的表达方式,决不马虎。三是私密,坦然面对自己,句句都写真心话,决不敷衍自己。学生写日记是否认真,有无收获,无须靠检查日记来了解,必定会在作文中体现出来。

3.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凝聚了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的严肃思考或者独特看法,读者在阅读时接触并领会到作品中思想的光芒,和大师对话,可以享受文学艺术的熏陶,能体悟人生经验,启迪智慧,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对世界的认识。

三、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使学生“自学”

信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要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到成功的欢快,那就要充分信任学生,尊重、赞许与鼓励是对学生最大的信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多注意观察、分析、了解他们,力求在遇到困难时予以及时的帮助和鼓励。我曾教过一个学生,他的语文基础较差,上课发言不会用普通话。同学们笑他,他感到很囧,低着头。我止住同学们的笑声,同时又表扬他,说他的声音响亮,充满,如果普通话标准,长大了可以当个播音员。他当时很高兴。此后,在课堂上,我抓住时机选一些浅显段落请他读,虽然读错了几个字,但比原来进步多了,这时我又及时表扬了他。这样,他一次比一次进步,朗读水平不断提高,阅读面越来越广,随之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后来这位学生成了我班语文学习的尖子。所以语文老师应尽可能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养成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主动预习,课中自觉思考、探究,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课外自主阅读有关资料,平时勤观察、勤练笔。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培养‘聪明的猴子’,而是要培养出勇敢的独立思考的人。”教学活动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过程,开发人的非智力因素,将其与智力因素相结合共同来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领域中一场新的革命。我们应该肩负起这个重担,全力以赴地投入教育改革中,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实质,发挥好教与学的整体效应,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来。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阴国思.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07.
[2]扈中平.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作者单位 广东省兴宁市宁中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