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创造性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34519 浏览:1577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认为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启发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多角度探索和思考问题,但当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后,也要引导其适当收敛,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深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和科学素质。
关键词:化学教学;发散思维;聚敛思维;培养
1992-7711(2012)24-071-1
发散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发散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思维形式,它强调思维的变异和想象的跃迁。发散思维一旦被挖掘,就能发现新的思路,寻找出新的增长点。而聚敛思维是依据已有信息对面临的问题找出某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形式,它通常凝聚于某一问题上作深入思考。聚敛思维是思维过程中灵感的体现,是发散思维的集中和深化。只有把发散思维与聚敛思维结合起来才有助于创造性成果的产生,创造水平才会提高。

一、发散思维的训练

1.启发学生思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每节课都要在少、精、实、活、准、巧、新、高八个字上下功夫,即:时间要少、讲授要精、步骤要实、方法要活、知识要准、设计要巧、板书要新、效率要高。教师要采用启发式的方法,做到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规律。
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景变化的刺激,教师应给学生适当地造疑、设疑、存疑,以激起探究的兴趣。有时,学生会迷失方向,很长时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此时,若能适时加以引导,创设问题,搭设思维跳板,让其意气相成,会使学生陡感柳岸花明。例如,“向新制的氯水中加少量固体Na2CO3,片刻后,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会怎么变?”对刚学完化学平衡的学生来说,常常无从下手甚至出现理解偏差。此时教师若通过提问“氯水是如何配制的,发生什么化学反应?”进行点拨,学生便会恍然大悟,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当然点拨问题要相机诱导、画龙点睛、有启发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再度创新。
2.开展探究实验,活化创新思维。利用实验教学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许多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学到新知。
例如:在乙醇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教学中,首先,教师给学生以下题目让其思考:
①能否将钠与无水乙醇改为定量实验?如何设计?
②能否求出无水乙醇与氢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药品和用具,首先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来验证假设,完成实验,求出无水乙醇与氢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然后让学生思考乙醇分子中氢原子数与氢气的关系,从而分析出乙醇的分子结构;最后再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实验结论与教材上经典结论相对照,进行修正、补充。通过以上步骤,使得学生亲身体验到发现和探究知识的乐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3.善于变通,培养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开阔,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遇到难题时能从多个角度考虑,一旦发现某一思路或角度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或解决问题时,应立即调整思路或角度,以加快思维过程。在化学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如:在相同条件下,将a毫升NO2、b毫升NO和c毫升O2混合后溶于水,气体全部消失,下列a∶b∶c比值不可能的是 。
A. 1∶1∶1 B. 2∶1∶1 C. 3∶7∶4 D. 1∶5∶2
常规思路:4NO2+O2+2H2O=4HNO3(1)
4NO+3O2+2H2O=4HNO3(2)
NO+NO2+O2+H2O=2HNO3(3)
同时分析(1)(2)(3)式,可得出结论。但此方法的缺点是:若方程式有一点错误,则满盘皆输。
调整思路:(1)(2)(3)式中N/O的个数比是多少?学生发现都是2/5,从而得出做此类题目的最佳方案:N/O的个数比满足N2O5就无气体剩余。同时延伸:N/O的个数比大于或小于2/5时,会剩余什么气体?
一题多变,多方案设计。对题干条件从不同的角度作改动,有利于丰富题目的内涵,有利于学生获得较为丰满的知识结构。

二、聚敛思维帮助完成创新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聚敛思维和发散思维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二者既是辨证统一的,又是交替出现的。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提倡发散性思维,而且要注意其再聚敛,即对发散思维提出的多种假设,多种解法进行选择,使其思维活动性更强,方向性更明确,从而使思维能力得以加强和提高,并达到螺旋式上升的目的。
例如,在“S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你们学过哪些反应可以生成SO2气体?”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如用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硫在氧气中燃烧、H2S气体在O2中完全燃烧、用SO3分解、用亚硫酸分解法、用亚硫酸盐与强酸反应等等。教师再提出“你认为实验室用哪种方法制SO2气体最好?”通过逐一分析、讨论、排除,选择最优方案(聚敛思维法):用亚硫酸钠与H2SO4反应制SO2。学习了硫酸的性质后,教师又把这个问题提出:“你现在又学了哪些反应可以生成SO2气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在实验室制SO2?”学生又从黄铁矿煅烧、浓硫酸与制共热、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等方案中选择了浓硫酸与铜共热反应制SO2的最佳方案。
在解题过程中许多学生满足于把题做出来,而不愿在解题技巧方面做深入探讨,致使解题速度减慢。如果在解题中多留神各种解法,并尽可能找出所有的解法,然后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和相互交流等方式把这些解法加以比较和评论,明确各自的特点。这样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发散量就很大,也从各个角度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克服了一定程度上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激发了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